经费还不如一所高中多!这所大学实在太穷了,网友呼吁校名得改

老王侃高考 6天前 阅读数 248 #教育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在高等教育领域一直是非常舍得投入的。每年地方高校的经费预算中,深圳大学都能拔得头筹,2025年它就获得了75.07亿的经费预算,不仅排在地方高校的首位,更是超过了少数985大学,可见广东省有多舍得在高教事业上花钱。但有一所大学却是例外,虽然实力不错,但经费预算却少得可怜,甚至还不如高中多,并且一提起它的名字,总要惹来很多人要求改名的呼吁。它,就是五邑大学。本文就来聊聊这所大学名字的由来、学科实力以及它到底有多“穷”。

一、校名由来

虽然叫“五邑大学”,似乎是一所“五邑”的大学,但事实上广东并没有这么一个地方,学校实际是在江门,是江门市唯一的本科高校。1983年,江门归侨侨属代表在首届侨代会上提出筹建 "江门华侨大学" 的倡议。但最终,为了纪念台山、开平、恩平、新会、鹤山五地侨胞捐资2.1亿建校的功绩,1984年广东省政府批复的校名为 "五邑大学"。这一命名既承载着海外侨胞 "内外合力共建大学" 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唯一以 "五邑" 地域文化为标识的高校。因此虽然这个名字有些怪异,但实际上却非常适合它。

二、学科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大学虽然没有迅速成长为985、211大学,成为一所国内名校,但历史上的它也曾有着自己的高光时刻。

从1984年开始,五邑大学就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1985年学校首批100多名学生入学时,海外侨胞们送来的第一份礼物,就是40台当时最先进的IBM电脑。而它们的资助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也从未间断,2017年,全球五邑籍侨胞共同发起 "百亿行" 筹款活动,为学校募集资金超过1.2亿元。这些支持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2017年对学校而言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五邑大学入选了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获得省市共建资金21亿元,这对常年 "缺钱" 的五邑大学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也支撑着它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中国内地高校自然指数5年内排名上升94位的傲人成绩。2021年,五邑大学还与广东省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作为珠江西岸首所工科本科院校,五邑大学如今的实力其实还不错。如今它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虽然还没有博士点,但在2021年也已经成为了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学校的72个本科专业(方向)中,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并且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已经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药学、纳米科学与技术4个学科入选了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此外,学校在某些领域中甚至还位于广东省前列。它拥有全国唯一的新兴交叉学科“侨乡文化与遗产”;并且还拥有广东省唯一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唯一的纺织工程本科专业;而学校的“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还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建设学科,同时这也是广东省唯一的轨道交通方面优势重点学科。这样的实力虽算不上强大,但起码也不算太弱了,但从经费上来看,它却是少的可怜,同学校的实力完全不符。

三、经费困局

2023年五邑大学的经费预算只有3.9亿元,2024年居然还少了2000万,降至3.7亿元。这个经费水平别说是在广东了,即便是在其它经济不发达省市中也算是公办本科倒数的水平了。而在广东省内,不说那些同样是“大学”的高校,单看同类型的“学院”,肇庆学院2024年经费预算为8.99亿、嘉应学院9.47亿、韶关学院10.61亿,无不是它的2-3倍。甚至那些艺术类院校的经费预算都比它高,广州美术学院2024年的经费预算都有7.38亿,接近它的2倍!更让人心寒的是连深圳的高中,都有5所在2025年的经费预算都超过了5亿……一所占地面积1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在籍学生2.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的大学,居然还没高中有钱!

而如此低的经费预算显然也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1998年五邑大学就拥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但20多年过去了,它不仅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甚至连硕士点都还如此之少,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而从它的经费预算来看,这点钱估计也就够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营了。

四、改名呼吁

而许多当地人对五邑大学的不满除了经费之外自然还包括了它的校名。一来毕竟“五邑”并不是一个地名,对于一所位于江门的大学,许多人都呼吁它改为一所以“江门”开头的大学,就像肇庆学院、嘉应学院一样,起码更容易记住;二来用一个不存在的地名来给学校命名,让人感觉是一所“野鸡”大学,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形象,不利于招生。

但实际上学校的名字其实并不能长远影响学校的实力,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同样因为名字而为人所诟病,但这并不影响它们211的身份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五邑大学想要走出困境,还是要另寻他法。

五、突围路径

想要打破五邑大学的困境,不妨从它的侨乡资源、本地化和寻求政策支持3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依托 “中国第一侨乡” 优势,争取设立教育基金会,吸引侨胞长期捐赠;另一方面加强同江门本地产业的融合,共建产业学院,探索 “企业出题、高校解题” 的科研转化模式,利用企业资金来帮助自身发展。并深化与港澳高校的联合培养,参与大湾区高校联盟,共享科研平台与师资资源;此外更重要的或许还是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支持,为五邑大学谋取更多的经费预算。

结语

五邑大学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地方高校在区域竞争中的典型困境:既有侨乡文化的独特优势,又受制于地方财政的资源约束。尽管经费困境短期内难以逆转,但学校通过强化应用型学科建设、深化侨乡特色发展,仍在大湾区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未来能否突破瓶颈,既需要政策支持,也考验着高校管理者的战略智慧。

评论列表
  •   司徒  发布于 2025-05-08 08:08:02  回复该评论
    五邑大学名字没毛病,缺的是资金而已,若每年过百亿的经费,保证是双一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老王侃高考

老王侃高考

看老王聊聊高考那些事,侃侃就业那些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