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双休政策落地难:学生欢呼家长忧,教育困局如何破?
"班主任宣布这周末开始双休时,全班都炸锅了!"河南平顶山高二学生沈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难掩兴奋。今年3月,全国多地高中开始推行双休制度,这本是件好事,可没想到才过了一个多月,不少学校又悄悄改回了原来的作息。这场关于"高中生该不该双休"的争论,折射出当前教育面临的深层困境。
沈星所在的县城高中,以前基本是2-3周才休息一次,有时甚至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实行双休后,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周末的快乐。"现在终于有时间看看动漫,和同学聊聊天了。"沈星的姐姐也发现,弟弟整个人都变得活泼了,回家时话也多了起来。
在福建一所重点高中,高三班主任王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双休后孩子们眼里有光了。"以前课间学生们都趴在桌上补觉,现在会主动到走廊上晒太阳、聊聊天。这位从教20多年的老教师感慨,适当的休息反而让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更好了。
不过,双休政策在不同学校的落实情况差别很大。有的学校是真正的双休,有的则是"校内双休"——学生虽然不用上课,但要在学校自习。还有的学校搞"单双周轮休",这周在校休息,下周才能回家。
对于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双休政策让他们喜忧参半。河南某重点高中的苏悦同学说:"听到双休消息时很高兴,但想到离高考只剩一个多月,又很矛盾。"她所在的班级有65人,双休时约一半同学选择回家,其中不少人还要去补习班。
苏悦最终选择留在学校自习。她说在家控制不住玩手机,学习效率反而更低。而且学校虽然不上课,但老师会在教室外答疑,教育局还会抽查监控,确保学生是真的在休息。
河北一所私立高中的李岩老师却很担心:"我们学校生源一般,学生自制力差,没有老师盯着,怕他们放松过头影响高考。"这种担忧在很多县城高中都很普遍,毕竟高考成绩对这里的孩子们太重要了。
三、双休政策为何难落实?好景不长,4月以来,已经有多所学校悄悄取消了双休。河北高二学生杨阳说:"我们学校的双休就像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他们学校现在又恢复了两周一休,周末还要上课考试。
石家庄的赵丹老师道出了实情:"校领导把学习时间等同于在校时间,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留校。"她所在的学校搞过"家长自愿留校制",其实就是变相强制。因为大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在家不学习,都选择让孩子周末留在学校。
这种情况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湖南一位中学校长坦言,高考升学率仍然是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校长们都怕双休影响成绩。而且如果周边学校都在补课,自己学校也不敢真的休息,否则就可能落后。
四、教育专家:不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很多家长和学校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这种填鸭式教育反而会损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福建一位从教30年的语文老师说,适当的休息能让师生都得到调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老师也能有时间备课和陪伴家人。"教育需要留白,就像画画一样,不能把整张纸都涂满。"
但现实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很多学校不敢真正放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陈志文秘书长分析,高中双休难落实主要有三个原因:家长过度追求分数、应试训练确实能短期见效、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考量。
今年3月,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保障学生休息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
储朝晖研究员认为,关键是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只看分数,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建议,高校招生可以增加面试、实践能力等多元评价方式,减轻"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湖南那位中学校长说得更实在:"如果周边学校都在补课,我们也不敢真休息。需要全省甚至全国统一行动,才能打破这种内卷。"
高中双休政策的本意是好的,但在执行中遇到了重重阻力。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前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如果耕耘的方式不对,可能适得其反。
教育不是简单的拼时间,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切实的改革,让孩子们既能学得好,又能健康成长。您对高中双休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