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第一的高新区:净利润突破9000亿元,上海张江高新区居次席

新潮超超 3天前 阅读数 12 #财经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为主要目标的特定区域,聚集了大量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和相关科研、服务机构,打造形成了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产业。

我国高新区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30余年发展,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共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并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创区)。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拥有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占全国近一半,涌现出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第一个量子通信卫星等大量原创技术、首发产品。

图源:新华社

去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占全国比重14.3%;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占全国比重24.1%。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4.8万亿元,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约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总额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

下面根据天和经济研究所发的布《2025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发展报告》,简单介绍一下发展情况。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入围百强高新区数量最多,共计11家;其次是广东9个,山东、湖北各8个,浙江7个,河南6个,江西、陕西、四川各4个。东部地区持续保持显著竞争优势,共计45家入围百强,同比增加2家。

2025全国高新区盈利能力百强排名4-10位的依次是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东湖高新区(别称“中国光谷”)‌、广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宁波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高新区凭借突出表现超越合肥高新区,成功跻身前十。

其前身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始建于1999年7月,2007年1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引进集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机构。

排名第三的深圳高新区,成立于1996年9月,位于南山区深圳湾畔,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聚集了腾讯、华为、中兴等众多知名科技企业。2019年4月扩大管理范围后,总规划面积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包括南山、坪山、宝安、龙岗、龙华五大园区,形成“一区两核五园”的发展布局。

位居次席的张江高新区,起源于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漕河泾新兴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经多次扩区和调整,形成了“一区22园”格局,面积达到534.8平方公里。2023年实现营收47422.19亿元,净利润2800.74亿元。

张江高新区集聚了上海市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约80%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总产值、高端人才、外资研发机构和科创板上市企业,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中关村科技园区继续稳居榜首,2023年营业收入规模突破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净利润9184.32亿元,同比增加47.2%,双双排名第一。核心效益指标——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10.01%,同比提升2.87个百分点。

1988年5月,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前身)成立。经历多次扩容,已形成“一区16园”大版图:从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到海淀园、丰台园、顺义园……在488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1.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上市公司、85家独角兽企业、11家营收超千亿企业。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级”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集成电路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三一重工、福田康明斯、亿滋国际、通用医疗4家“灯塔工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新潮超超

新潮超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