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一直享誉全军,如今是国防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有许多高校专门是以“外国语学院或大学”来命名的,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等等。此外,国内还有其他许多高等院校也会设立“外国语学院”这个二级学院,专门培养外语人才以及招生培养国际留学生。
但实际上,在此轮军改前,解放军也设有一所综合性的国防语言学院,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而作为我军原先的一所重点建设院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要是立足“外语领域”、以外语为基础,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学院也是全军外语人才培训基地、外国军事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完整构建了“多学科交叉、培养特色鲜明、教研水平高”的教学育才体系,成果斐然、人才辈出。
从学院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建制前身是于1931年成立的原红军无线电培训班和1938年成立的原军委日文训练班(1947年,两班合并为军委外文训练班),后又于1949年在北京正式建校、称为“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因此学院可以说是和共和国同龄的)。另根据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因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两次合并、四次分家、六迁校址、九易校名。
当然了,看到这里,相信有许多人会好奇:“两次合并、四次分家、六迁校址、九易校名”具体分别都是指的什么内容呢?那么,趁此机会,小圣就为大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首先是在1951年,原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与原军委工程学校(部分)合并,新组建为“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
1957年,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又更名为解放军外国语专科学校。1960年,解放军外国语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
次年后的1961年,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又更名为解放军张家口外国语文学院,后再于1962年更名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1962年,南京外国语文学院(职能)并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1964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更名为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
而在1969年这一年,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经历了从撤销到恢复建立的重大调整,但在复校时并未采用旧称、而是直接更名为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
1975年,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升格更名为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后于1978年更名为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1981年1月,学院在国家第二批学位审核时成功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也标志着学院的建设步入了新的阶段。
1983年,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部分力量移交分出,改建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后组建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986年,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重新更名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截至2015年5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下辖有外语系、中国语言系、国际信息研究系、军事联络系、外训系(办学地点在江苏昆山)等二级院系,在本科层次设有47个专业,其中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维吾尔语、藏语、泰语、朝鲜语、乌尔都语、越南语、普什图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缅甸语、尼泊尔语、闽南话、蒙古语、乌克兰语、吉尔吉斯语、印地语等33个语种的外语专业以及信息研究与安全、国际关系与安全、语言处理工程、军情学、密码学等非外语专业。
但在此前的军改中(具体时间是2017年7月),在军委的命令部署下,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合并重组为新的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其中主校区位于河南郑州,另在洛阳设有分校区)。
2024年4月2日,国防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消息:国防科技大学原国际关系学院和信息工程大学原洛阳校区主体调整组建为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并于江苏南京正式挂牌。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被誉为“军事外交官”摇篮,主要承担全军外语专业人才学历教育、军事外交、武官等相关专业任职培训,兼顾国防语言应急支援保障等任务。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转发;转载请联系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