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别诗里的牢骚与豪情,竟能如此酣畅!

环球历史瞭望 1周前 (05-05) 阅读数 14 #推荐

咱都知道李白那可是诗仙啊,潇洒得很,可谁能想到,他写送别诗的时候,也有一肚子牢骚要倒,还能写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就拿《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来说吧,这诗简直太有味道了。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你瞧,诗一开头,李白就像个憋了好久的人,一下子把心里的烦闷全倒出来了。昨天已经走了,怎么留都留不住,今天呢,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愁得他不行。他没说为啥烦,就这么直白地喊出来,咱读着都能感受到他那股子郁闷劲儿,就好像自己也有一堆破事解决不了似的,这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咱的距离。你想想,谁还没个想把过去抛开,又被现在的烦恼缠得死死的时候呢?李白这两句,直接就戳中了咱心里的那个点。

喊完烦恼,李白的画风突然一转,“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哇,这时候,他看到万里长风送着秋雁飞过,一下子觉得这景色太壮美了,干脆就想和朋友在这高楼上痛痛快快地喝酒。这转变太快了,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前一秒还愁得不行,下一秒就被美景吸引,要借酒消愁了。他这性格,真是太豪爽了,说喝酒就喝酒,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而且他这一写,咱也好像跟着他站在了高楼上,吹着风,看着大雁,也想端起酒杯,感受一下那种豪情。

接着,李白又开始和朋友唠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关于这两句,说法有点不一样。有人说 “蓬莱” 指朝廷三省,代指李云,可这么说,“中间” 就不太好解释了。其实啊,这里的 “蓬莱” 说的是汉代国家藏书,意思是他们从汉以前的文章聊到建安时期的文学,在这中间,提到了谢朓,就是 “小谢” 。小谢的诗风清新,李白可欣赏他了。你看,李白和朋友喝酒聊天,还能从这扯到文学上去,这知识面,这才华,真不是盖的。就好像咱和朋友聚会,从家长里短一下子聊到了诗词歌赋,瞬间感觉格调都不一样了。

聊着聊着,李白又感慨起来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觉得古代那些文学家,像小谢他们,就算处在人生低谷,也都有远大的理想,就像想上天摘月亮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虽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心里郁闷,但还是想着能在朝堂上干一番大事业。这股子劲儿,太让人佩服了。就像咱有时候遇到挫折,可能就一蹶不振了,可李白不一样,他始终怀揣着梦想,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不过,梦想归梦想,现实还是很残酷的。李白心里的愁还是没法消除,于是他就说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两个比喻,太绝了!愁就像那水,你拿刀砍都砍不断,越砍流得越欢;借酒消愁吧,结果发现酒喝得越多,愁反而更重了。咱生活中不也这样吗?有时候想办法解决烦恼,却发现怎么都解决不了,反而越来越烦。李白把这种感觉写得这么形象,咱读着,心里也是一阵共鸣。

最后,李白实在愁得没办法了,就说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他想干脆不管了,明天就披散着头发,驾着小船去江湖上流浪。你看,他前面还豪情万丈,想着实现理想,这会儿又被现实打击得想逃避了。这就是李白,他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的人,他有血有肉,有烦恼,有逃避,也有坚持。他的这种矛盾,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可爱了。

李白这首送别诗,说是送别,其实更多的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把心里的牢骚、豪情、烦恼、矛盾,一股脑地都写了出来,写得那叫一个痛快,读得咱也是酣畅淋漓。这就是李白的厉害之处,他的诗,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咱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咱在千百年后,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所以啊,咱没事的时候,真得多读一读李白的诗,感受一下他那独特的魅力。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李白的诗特别有意思?大家要是喜欢,就赶紧点赞关注吧,保准以后还有更多精彩的诗词故事分享给大家,祝点赞关注的朋友们都能生活顺心,财运亨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环球历史瞭望

环球历史瞭望

对比不同文明发展轨迹,拓宽历史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