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四处景点驻扎消防员 最大限度减少险情发生

青岛信网 2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原标题:沿海四处景点今年驻扎消防员

青岛海岸救援水平已位于全国前列 今年已从水中救回百余人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记者走进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对大队长徐天翔进行了专访。据介绍,今年以来,青岛消防救援人员已执行了110多起水域救援任务,营救100多人。

参与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

5月7日至9日,一场跨区域实战拉动演练在东营市举行:演练模拟发生7.5级强震后,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全省16地市的地震救援专业队的1200多名指战员、140多辆消防车等救援力量赶赴“灾区”。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数十名队员参与了水域救援科目的演练。

徐天翔告诉记者,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人员被困和生命危险,需要水域救援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地震还可能破坏城市的排水系统,导致积水无法及时排出,也需要水域救援力量参与救援被困群众。

徐天翔告诉记者,近年来的演练,越来越逼近实战——“好看”的场面少了,能让消防员累积经验的机会多了。“青岛是一座典型的沿海城市。”徐天翔说,山东省有着漫长的海岸线,青岛海岸线上的人员活动最为活跃,消防救援承担的任务最重。正因为如此,青岛迫切需要一支装备精良、业务精湛的水域救援队伍。

边打边练增强战斗力

今年3月1日下午4时20分许,青岛消防接到求救电话,称崂山区石老人网红洞景区附近有人被潮水围困。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救援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发现被困者共有4人,在离岸大约100米远的礁石上。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抵礁救援,五分钟后就将四人救回岸边。

徐天翔表示,现在救援队员救援时之所以从容不迫,是因为之前积累了宝贵经验。2019年5月,刚成立不久的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就面临了一次大考:青岛一处工地地下区域发生大面积坍塌,造成人员下落不明,徐天翔和队友多次下到距离地面30多米的地下区域,借助自带光源在3米多深的积水中摸索,完成了搜救任务。

“我们不能去预设任何一场救援,但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实战,锻炼了我们的队伍。队伍要有战斗力,就是要边打边变强。”徐天翔告诉记者,自2018年10月份受领建设任务以来,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依托沿海开放水域、社会游泳馆和专业训练场所设施,组织队员先后参加游泳、岸际救生、急流救援、潜水搜救、冰域救援、医疗救护等水域救援专业技能培训和资质认证,已形成面对水面救援和潜水救援的战斗力。

沿海四处景点设置备勤点

5月12日上午,在长安路的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驻地,刚刚结束演练返回的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开始检查并整理装备。徐天翔告诉记者,针对青岛旅游旺季和水域救援特点,大队今年夏天准备在栈桥、五四广场、极地海洋公园、石老人海水浴场附近设置四处前置备勤点,通过多种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救援,最大限度减少险情发生。

无人机、飞行救生圈、抛投器、快艇、气垫船……如今的水域救援队员,已经装备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装备。他们还为八大关风景区、五四广场、极地海洋公园、环湾路、石老人共五处沿海重点区域编写了全景图数字预案,将舟艇行驶路线、联动单位、礁石情况等方面全部列入,确保出动救援时有权威参考。今年,大队还引进了一艘航速达50节的指挥艇,能在海岸救援中发挥更大作用。

消防救援各方联动响应

目前,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已完成与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航空大队、森林大队、石化大队、轨道大队联勤联战机制,具备联合执行海上远距离装备运输、直升机索降救援、森林灭火、水泵排障监护、内涝救援、地震灾害事故救援等多场景、全方位任务能力。

包括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在内的各支消防救援队伍,近年来得到了各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今年4月3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与市消防救援支队启动警消联动机制,交警将以勤务联动促整体联动,全面优化消防救援、事故处置、安全宣传等联勤联动,守好“生命通道”;在海岸线上,多支民间救援队也成为“国家队”的有力助手:今年5月3日晚,4名来青旅游的大学生被困在花石楼附近礁石上,世宝特澳利来三浴码头救生队出动,将他们全部救回。据青岛市救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协会下辖的救生队今年以来已出动60多次,至少救回70多条生命。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相关新闻

我市启动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12日上午,青岛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在胶州市上合之珠举行了2025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设置了救援场景展示区、装备展示区、互动体验区和科普宣传区。救援场景展示区集结6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模拟展示多种救援场景:针对城市近海特征,开展海上救援行动;结合汛期特点,进行防汛筑堤演练;针对周边山林特点,模拟森林灭火处置;现场还模拟燃气泄漏、供电抢修等救援场景,全面检验和提升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装备展示区集中展示救援直升机、飞行救生圈、机器狗等300多件应急指挥通信装备,通过技术讲解与实操演示,直观呈现科技赋能应急救援的最新成果,为灾害处置提供更强的科技支撑。互动体验区现场设置丰富的体验项目,市民通过地震模拟车、高层楼宇逃生应急车、隐患排查VR眼镜等项目,“沉浸式”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通过实践提高防灾避险能力。(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刘卓毅 通讯员 王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青岛信网

青岛信网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 山东省级新闻网站 青岛财经生活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