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钽 FC700 PRO 反叶磁吸积木风扇评测: 性能、安装、颜值体验一手抓

超能网 5天前 阅读数 6 #科技

要说目前安装体验最好的积木风扇,那莫过于磁吸式了。我们只需将两把风扇靠近,瞬间就能完成拼接操作。然而,这种设计的积木风扇并未在市场上广泛普及开来,原因不仅仅是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成本高,而且同时塞下RGB灯带和磁吸模组对扇框内部的设计要求较高,体积控制不好会挤压到扇叶的面积,影响最基本的性能表现,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一味迁就妥协并不能创造出真正的好物。钛钽作为散热界的新生代,至今推出的产品都包含了不随大流的创新理念。他们去年推出的旗舰一体式水冷散热器LX800 PRO带来了独特的双屏设计,且支持替换LG700 PRO上的主流屏幕形态的冷头,满足用户对冷头视觉效果的多方面需求。它的标配风扇FC700 PRO也是市面上唯数不多带有ARGB灯效的磁吸式积木风扇。值得注意的是,这把风扇的性能表现是出奇的强悍,最大风量达到了115.32 CFM,最大风压也有7.48mmH2O。原以为钛钽就只是单纯推这一款来搭配散热器玩玩,谁知道近期他们居然把这风扇的反叶版本弄出来了,并且提供了黑白两种配色可选。磁吸式高转速反叶积木风扇,听起来都有点buff叠满的感觉,不知道实际表现又会是如何呢,本篇我们就来看个究竟。

外观与配件

钛钽为FC700 PRO提供了单个装和三联包版本,我们这次到手的是后者。整个外包装是用硬纸板打造的,掂量起来就十分有分量与质感。正面非常直接地印有三风扇拼接后的外观,背景带有与风扇轴心相同的同心圆纹理,突出产品的标志性特点。从边角处的标签我们可以了解到,风扇采用具备静音特性的FDB轴承,长达五年的质保年限也看得出钛钽对产品品质的信心,毕竟通常好点的ARGB风扇就是三年,更何况这还是磁吸式积木风扇。

内部三把风扇是堆叠放置的,每一把都有单独的纸盘进行填充保护。风扇旁的储物格中放置有配件。

先来看到风扇本体。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轴心的美学设计了。露出位于轴心正中央的轴承铜榔头是大部分厂商凸显风扇性能级定位的常规操作,而钛钽则基于铜榔头的颜色与形状特点做了点“文章”。钛钽在它的周围用一圈黑色作为过渡之后,接着加入了带有银色包边的金色圆形元素进行衬托,三瓣带有同心圆纹理的圆形切面刚好拼成了内外两个“丫”字形的图案,看上去就像是风扇的能源核心,给人一种动力澎湃、性能强悍的第一印象。铜榔头与黑色过渡层部分再覆盖了一层透明面板,经四角内嵌的ARGB灯带点缀照射,会更显质感。

风扇整体尺寸为120x120x30mm,加厚设计能够为实现扇叶更大倾角与切风面积提供基础条件。七扇叶的配置能够较好地将风压和风量的表现做到均衡,适应各种应用场景。扇叶材质用的是PPS(聚苯硫醚),拥有卓越的耐腐蚀性、高温稳定性、耐磨性以及机械强度,相比现今高端风扇常见的LCP(液晶聚合物)材质更能应对恶劣的工况,而LCP的优势点则是在高精度和轻量化制造上,整体来看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值得一提的是,单把风扇的重量达到了260.2g,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满满的堆料。

相比正面,风扇的背面就显得比较朴素了,对应位置并没有ARGB灯带,要是仅有正叶版本就非常难受了,估计这也是钛钽要推出反叶版本的原因之一。风扇的两侧钛钽选择贴上银色拉丝面板进行装饰,并且再嵌入两条ARGB灯带与正面的间接相连,在保证不影响扇叶面积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加灯光元素的颜值呈现。

另外侧面的拼接处不只是塞了限位磁铁,仔细观察凸起一端,一个是矩形,另一个是直角梯形,我们在将两把风扇合二为一之前,需要先斜着对齐梯形的尖角,形成半卯榫的效果,拼接完成后是不易拉开的。风扇之间通过金属片相嵌连接,最终连接磁吸转接线,磁吸转接线的一端吸附的是矩形限位槽。

钛钽 FC700 PRO 三联包套装提供了一条磁吸转接线(PWM 4Pin+5V ARGB 3Pin)以及12颗自攻螺丝。转接线的线材为编织线,柔软易整理。不过作为一款定位性能级的风扇,且是30mm加厚设计,附带的配件里面如果能增加适配的冷排长螺丝就更好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人性化细节。

上机效果

ARGB反叶风扇的最佳适用场景毫无疑问就是侧面和底部进风需求较高的海景房机箱了,我们找来了华硕 TUF GT502 弹药库 无界版以及拥有同款正叶版本的钛钽 LG700 PRO 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与之搭配,其余配件如下表所示。

从整机效果来看,钛钽 FC700 PRO最吸睛的地方依然还是轴心,金色涂装与银色包边在灯光照射下的视觉效果非常讨喜。扇框上的ARGB灯带宛如点点星光点缀着机箱内部,令主板PCB上的元件接口若隐若现,带来一种神秘的科技感。同时得益于拼接设计,虽然机箱内部安装了多达9把风扇,但实际上引出的供电线仅有三条,理线也是十分方便。

测试方法与说明

在进入风扇性能测试部分之前,先给大家介绍我们全新的测试设备。测试风量风压的自制风洞机目前已升级到第二代,依然是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与ISO标准制备,其相比旧款主要强化了整体气密性与结构稳定性,与之配套使用的新款电子压力计可自动记录测试期间的平均数值,可有效减少数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空载

模拟机箱

模拟风冷散热器

模拟冷排

能够代表风扇真实性能表现的有效风量一直是我们极为重视的指标,为此,我们同样对部分模拟各阻抗环境的孔板进行了改良,以尽可能地还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以往模拟机箱后置出风格栅的环形金属罩现在是直接换成了联力 鬼斧207机箱的网孔前面板,并改测前置进风阻抗。风扇进风面与面板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mm。经多次测试,现在风扇搭配新的模拟机箱孔板得出的有效风量结果相较以往有所降低,因此两者就不能作直接比较了。

模拟风冷散热器的标准件统一使用猫头鹰的NH-D15塔体,针对不同尺寸类型的产品做了适配的填充框架。如果仍有空隙存在,我们还可以通过美纹胶带进一步密封,尽可能减少对气密性的影响(不仅在这种情况下,涉及风扇空气性能的所有测试场景均做相同的操作)。经过多次测试检验,现在测出来的模拟风冷散热器有效风量结果基本与以往吻合。

模拟冷排方面没有变化,依旧是熟悉的27mm厚度标准单风扇冷排。

我们的消音实验室同样是进行了大升级,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环境噪音现在可控制在10分贝以下,能让声压计更清晰地感知风扇在低转速下的噪音表现。风扇进风面中心与声压计探头的距离现在至多支持调节至1M的业界标准,可检验官方标称的噪音值是否准确,但主要的测试项目里面默认还是控制在30CM的水平位置,主要是希望尽可能地还原真实使用场景,并且放大产品之间的噪音差距。

风扇空气性能及噪音测试

相信大家已经很关心反叶的钛钽 FC700 PRO到底会有怎样的性能表现了,首先我们还是先来验证一下它在空载下基准性能吧。

无论是风压、风量还是噪音值(1m),钛钽 FC700 PRO 反叶版竟然都好于标称值,最大风量甚至是直追正叶版本的115.32 CFM,来到了113.29 CFM。不过,在3258 RPM转速下,风扇的噪音值相对来说是偏大的,换到更贴近用户实际使用的30CM测试距离后提升至56.6分贝,听感会较为明显。当然,这也是实现高风压大风量的代价了。

在三种模拟阻抗场景下,满速运转的钛钽 FC700 PRO 反叶版的风量转化率分别达到了85.7%、76.9%和58.3%,中高阻抗的表现相对突出,这与偏重风压性能的七扇叶设计有着较大的关系。

强劲的风压意味着风扇会带来更高的风速,当气流急速通过网孔时,往往伴随着啸叫的产生,因此钛钽 FC700 PRO(不仅是反叶版)作为机箱风扇使用时噪音会相对偏大一些,但这也仅限于风扇在高转速运行的情况下,日常使用这种现象并不明显。相对地,风冷塔体和冷排确实称得上是钛钽 FC700 PRO的主场。

最后我们为大家整理出了钛钽 FC700 PRO 反叶风扇空载时的风量/风压/噪音-转速曲线,以便了解该产品的性能特性。随着转速的增加,它的风量增速稳定,整体基本趋向于一条直线。相对地,风压这边就是一个持续攀升的状态,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它在高转速下面对中高阻抗场景会有着较为不错的表现了。风扇转速达到2000 RPM附近时噪音会超过42dB(A),听感会开始明显。

同噪音冷排有效风量竞品对比

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风扇的综合性能表现的指标就是同噪音下的有效风量数据了。高转速时虽然风扇的绝对性能强,但噪音明显;低转速时风扇虽然静音,但性能不一定好。因此,我们以冷排上的有效风量作为考量,将所有风扇安装在同一冷排上,通过调节PWM或电压的方式将距风扇进风面中心30CM处的噪音设置在36dB(A),这是一个相对合理且安静的噪音水平。我们找来了同样拥有反叶版本且颜值和安装体验都不错的联力TL WIRELESS 120和SL WIRELESS 120与之进行同噪音下冷排有效风量的对比。

钛钽 FC700 PRO 反叶风扇在降至1724 RPM后依然能够提供约29.4 CFM的模拟冷排有效风量,性能介于SL WIRELESS 120和TL WIRELESS 120之间,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同一水平。

振动测试

风扇振动也是个常见的问题,引起该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如设计加工制造的误差、材料缺陷、转子磨损进灰等。过大的振动会对风扇的寿命造成影响,也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噪音和共振。一般来说,每个风扇出厂前都会进行动平衡校正,保证风扇的振动在标准范围内。

我们将风扇架在弹性支架上,并在扇框上安装一个高精度三轴姿态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到风扇在三轴的运动情况,我们选用有代表性的X轴和Y轴角速度来描述风扇的振动状况,X轴表示垂直面的振动,Y轴表示水平面的振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个测试是对风扇振动状况的一个参考,并不能说明该风扇的动平衡是否超标或达标。

作为一款转速超过3200RPM的12cm风扇,钛钽 FC700 PRO 反叶风扇竟然能够将横纵角速度的波动范围控制在3°/s以内的水平,表现非常不错,感觉相对较大的重量为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美学质感十足的轴心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磁吸拼接结构带来的安装体验至今仍是遥遥领先,ARGB灯带并没有因为保持较大扇叶尺寸的情况下而被摒弃,高转速高风压大风量的设定再加上反叶版本的加入能够适应任何使用场景,甚至同噪音高阻抗下的性能表现处于同类产品的前列水平,以上这些,足以让钛钽 FC700 PRO建立起“人无我有,人有我也不差”的优势。如果硬是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没有附送冷排螺丝肯定是不得不提了,另外就是30mm厚度设计在一些紧凑型机箱中会存在安装兼容性上的影响,选购时要稍加留意。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价格,钛钽 FC700 PRO的起售价为128元起步,黑白同价,反叶版本每把也只是贵上10元。不少主流玩家单看价格可能会稍感犹豫,但对于一款目前唯数不多能够做到面面俱到的风扇产品来说是相当具有竞争力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超能网

超能网

专注优质创作,致力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