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国产光刻机横空出世,荷兰的阿斯麦已经感到了深深威胁

Hi科普啦闪电哥 2天前 阅读数 8 #科技

半导体领域的盛会——2025年中国国际半导体展正在上海举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的新秀,带着大量的全新设备参展成了焦点。

台湾的媒体也报道,这意味着荷兰阿斯麦的丧钟就要敲响了。随着中国企业在光刻机的制造上取得重大进展,阿斯麦作为行业内的垄断者地位将会受到严峻挑战。

新的半导体企业在展览会上带来了哪些设备?未来我们能突破垄断,实现全流程不必受制于人的发展吗?

企业带来的5款新设备

这场展览会是本月26号开始的,举办地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参加展览的都是半导体企业,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全部环节。

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从设备到原材料,都有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出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来自深圳的半导体企业新凯来。

这家企业带来了5款最新的产品,分别是外延沉积设备名称,代号峨眉山;原子层沉积设备阿里山;物理气相层级设备普陀山;刻蚀设备武夷山;薄膜沉积设备长白山。

由于深圳的这家企业此前鲜为人知,第一次参展就带来了这么多最新的产品,因此一下子就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是由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新凯来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新凯来工业成立于2022年。

企业参展的全新产品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属于重要的技术节点。比如外延沉积设备是第三代半导体的关键工艺,能够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与可靠性。

原子层沉积设备,是5nm以下先进芯片的核心制备装备。另外一款薄膜沉积设备在整个半导体的制造中需求量相当大,这种技术设备能够满足28nm到5nm不同制程的薄膜沉积需求。

对整个行业来说,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可以打破原来的格局。包括阿斯麦在内,其他半导体领域的企业恐怕要瑟瑟发抖了。

比如外延沉积设备。此前一直被应用材料公司和东京电子公司等巨头垄断。原子层沉积设备的生产制造,则主要有阿斯麦和东京电子公司在主导,两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60%。

另外一种设备,物理气象沉积设备,此前应用材料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5%。换句话说,这些半导体领域的设备,此前一直有国外少数企业垄断把持。

而新凯来带来的一系列新设备,相关的技术参数已经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在一些制作工艺上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比如高精度薄膜沉积设备,能够实现纳米级薄膜均匀性控制,再比如新一代的涂胶显影设备突破了技术垄断,无论分辨率还是产能,都已进一步升级,能够满足14nm 及以上制程工艺需求。

对大众来说,光刻机就是一个具象化的产物,一旦涉及到半导体产业的新闻,外界总是会询问和猜测,在光刻机领域何时才能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围绕半导体产业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是系统化的,不仅仅是一个光刻机,也不仅仅只涉及某一种技术。换句话说,要取得真正的突破是全方位的技术和设备升级。

近期,除了新凯来公司带来的一系列新设备外,中科院在光刻技术的研发上也取得了一项最新突破。

光源研究的重大进展

光刻机的技术本质就是光源,其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着芯片的生产乃至性能。中科院的研究,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技术在实验室内已经得到了验证,下一步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就能用于光刻设备的生产制造上。

阿斯麦公司的 DUV光刻技术,过去主要依赖于氟化氧种分子激光器。设备制造乃至整个行业有前者主导垄断,技术格局和相关准则也由他们来制定。

中科院此次的研究则采用了新的方法,完全规避了过去领域的一些应用和实际经验,通过创造性的研发新技术,下一步在深紫外光光源领域就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垄断格局势必会被打破,整个半导体制造将会产生新的技术路径,有利于国内的企业开启自主化发展之路,减少对国外进口光刻机的依赖。

研究确实取得了突破,不过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要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接下来还要做进一步的验证,尤其是在应用上,从实验室到企业的生产车间,同样还有诸多环节的问题要解决。

这就是为什么要说媒体有时候的报道会显得过于乐观,进展和突破确实有,但还没有达到真正应用的阶段。

而一些媒体在报道中,尤其是像台湾的一些媒体,常常将实验中的进展和实际应用模糊化,很容易让人以为新技术已经大规模应用普及了。

虽然这种状态很浮躁,在半导体行业领域不应该产生,但很多时候又会对国外的企业形成一种压迫态势。而目前在半导体领域,最主要的企业莫过于阿斯麦。

阿斯麦的矛盾心态

要不要继续把光刻机卖给中国的半导体企业?阿斯麦其实一直很矛盾,一方面是美国持续在施加压力,另一方面是中国巨大市场对这家企业的诱惑。

我国的光刻机设备目前可以生产5nm以及7nm的芯片,这在整个行业内属于顶尖水平。不过具体到一些工艺技术层面,已经应用了的高端设备,仍旧牢牢掌控在阿斯麦手里。

阿斯麦在这方面具有垄断地位,去年第三季度的时候,现在我国的销售额达到了74%,总规模27.9亿欧元。

如果从2023年算起的话,中国的市场已经连续几个季度占比都在40%以上了。说白了,如果阿斯麦放弃中国市场,他们的产品即使再高端也卖不到别的国家去。

道理很简单,其他国家没有半导体产业,目前只有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处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换言之,在芯片的生产制造上,自然需要各种型号的光刻机设备了。

所以阿斯麦很矛盾,一方面担心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如果阿斯麦切断和中国企业的联系,原有的光刻机设备接下来就要有中国企业自行来维护。

这样一来,就会涉及到一些敏感而核心的技术。阿斯麦担心中国企业由此学到更多的技术,从而对自己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也因此,继续和中国市场保持联系,阿斯麦就能保证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能够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也就能保住市场份额。

这种矛盾的心态会愈演愈烈,而且阿斯麦也十分的清楚,完全按照美国人的意图行事并不能真正达成目的。

实际上起到了反效果

自从中国和美国围绕芯片发生越来越多的争端以后,美国人最初的想法无非是通过对技术乃至产业链的垄断,把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现在的结果已经越发偏离美国的预期。去年,阿斯麦的CEO也公开表示,遏制行动实际上起到了反效果。

一方面,从全球的半导体市场来看,如果通过原先的技术合作方式,阿斯麦不但能够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而且客观上也能保证芯片的供应链更加完善而高效。

简而言之,芯片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技术层面取得突破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但是在美国人的阻挠下,这种局面早就不复存在。美国人采取的是遏制和封锁策略,硬生生的打断了全球芯片市场的供应格局,供应链的中断会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率下降。

阿斯麦已经几次警告美国,如果采取更苛刻的封锁政策,只会刺激中国进行芯片的生产以及设备上的研发。

对一个全球性公司来说,这当然是最坏的结果。就现在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突破和发展,阿斯麦最终会丢掉大量市场份额,还会出现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造不出高端光刻机将成为历史

5年前,外界都认为,哪怕是将阿斯麦的一些技术完完全全的告诉我们,中国也造不出高端光刻机。

然而,仅仅过去5年时间,此前的推断已经完全错误,中国不但一直在生产自己的芯片,良品率不但在一直上升,而且在技术、设备上同样一直有进展。

在这方面感受颇深的是韩国人。半导体领域,韩国的技术乃至市场份额也不小,但随着中国芯片彻底而全面的突围,原先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转折。

韩国人无奈的发现,同样的芯片,他们的产品不再具有优势,因为中国的产品价格更低,而且质量也有保证。

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还在进一步扩大产能,韩国主要的芯片制造企业,三个月的生产量在46万到68万片之间,中国的一家企业,单月的产量在2024年就已经突破了20万片。

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加上中国芯片制造企业的规模,韩国人悲催的发现,他们接下来就是开足马力生产,也没办法和中国拼效率。

结语

从整体上来看,在半导体领域,中国的企业正在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主导者。哪怕我们在高端光刻机领域还没有真正的应用,但是就现在的局面看,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中间的距离已没有多少了。

不管是阿斯麦还是其他国家的芯片制造企业,他们都很清楚,此前美国人发起的阻拦行动彻底失效,中国即将破茧重生,接下来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格局势必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闪电哥

Hi科普啦,每天科普一点,收获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