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yi)世的王,商汤,看他怎么从1个部落首领到一国之君?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商汤:天命玄鸟的子孙
一、“天命玄鸟的子孙”:商汤的崛起密码
商汤的祖先契(xiè),是帝喾的儿子。传说契的母亲吞下了文鸟蛋,就怀了孕。所以商族把文鸟当作图腾,一直在黄河南岸的商丘繁衍生息、生活居住。
传到商汤这一代,商国已经是夏朝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商汤的父亲主癸去世后,他担当起商国君主之职。凭借着仁德以及战略眼光,吸引了伊尹、仲虺等贤能之人前来归附,渐渐成为诸侯盟主。
二、“厨子宰相的逆袭”:伊尹与灭夏布局
伊尹最先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抵达这里。因他极为擅长烹饪技艺的,所以被商汤留意到。
他凭借“调和五味”这一比方,形象地阐释了自身的治国理念的,还提出“伐夏犹如烹小鲜”的看法,先逐步削减夏朝的实力,接着全力攻打其核心地带。
商汤采纳了此策略,表面上依旧给夏桀进献贡品,佯装示弱,实际上暗暗加快了与诸侯联合的步伐。
为了试探各方反应,商汤特地停止了对夏朝的进贡,察觉到夏桀不管后,才明白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三、“剪夏羽翼的阳谋”:十一战定中原
商汤最先把那个,不再进行祭祀的葛国给灭掉了,接下来宣布道:“葛伯不祭祀,这其实便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接着在十年的时间里,陆续攻下了夏朝的重要盟友:韦、昆吾等国。
每当征服一个地方,商汤就会大声呼喊:“替天执行正义的行动!”并且他把所得到的战利品分给各个诸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在此时,夏桀却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反倒还夸奖商汤“非常忠诚”。
四、“暴雨中的生死赌局”:鸣条之战
公元前1600年,商汤亲自率领,70辆战车,还有6000名勇士,联合各路诸侯,朝西边行进,去讨伐桀。
决战的前一天晚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很大很大的雨。这样一来,夏军的士气,就慢慢没了。
商汤抓住这个时机,在鸣条对夏军发起了突然的攻击,结果夏军大败。桀逃到了南巢,最后被抓住了。
可是商汤没有把他处死,而是给了他,一百里地,还说:“怕后世有人,借着杀君主的名义发动叛乱。”
商汤:从开国到传承
五、九鼎搬家:定都西亳的智慧
灭夏后商汤做了一件令诸侯颇为惊愕的事,他派人把象征着王权的九鼎,从夏都斟鄩(河南偃师),搬到了商国新都西亳(河南洛阳)。
这可不是简单的搬家,青铜鼎上铸着,九州地图,每搬一鼎,就有一支诸侯军队护送,走到哪里,都有百姓跪拜。
等九鼎全部就位,天下诸侯自然认定了“天命归商”。
(参考:商周时期“九鼎”象征意义,《墨子·耕柱》记载)
六、雨神求来的王权”:桑林祷雨传奇
商朝建立之后,遭遇了持续长达七年的大旱。巫师开始进行占卜,并称需要“以人祭来求雨”。
商汤却毅然决然地脱去了王袍,将自己捆绑在了桑林的祭坛之上,接着对着天空呼喊:“倘若我有罪过,那就降罚于我吧,千万一定不要伤害百姓!”刹那之间,暴雨如同注水一般倾泻而下,旱情也因此得以解除。
此故事被刻在甲骨上从而得以流传下来,这既塑造了商汤“视民如子”的形象与此同时还蕴含着深刻的深意,自此往后,商王独揽了与天神沟通的特权。
七、“兄终弟及的隐患”:商汤的传位谜局
商汤在位29年逝世,临终前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先是把王位让给贤人务光,务光吓得投河自尽了,之后,才传位给长子太丁。偏偏太丁过早离世,最终由弟弟外丙、仲壬先后继位。
这套“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埋下了隐患,直到第四任商王太甲被宰相伊尹流放三年,这样的话才稳定了政权。(参考:殷墟甲骨文中的祭祀记载)
八、网开三面的意外收获”:商汤治国轶事
有次商汤看见猎人在野外正在四面张网捕鸟;他立刻命人撤去其中的三面,接着说道:“想逃脱的,那就逃吧,只捕捉那些自己投入罗网的。”
诸侯听闻这件事后感叹道:“商王的仁德啊,竟然连禽兽都能够感知到”此典故被战国策士改编成为了“网开一面”。
实际上原版的内容更加契合商人“敬天顺命”的思想,不会将事情做绝,而是留有余地,像这样做才是长久维持的办法。
青铜鼎里的永恒
当考古学家在郑州商城遗址挖出两米高的青铜方鼎,鼎腹兽面纹的眼睛正对着三千年前的星空。这些沉默的铜器不会说话,却见证了一个放牛娃的后代如何开创六百年商朝,正如《诗经》所唱:“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相关权威参考来源和文献:《史记·夏本纪》《史记·殷本纪》《尚书·商书》
《竹书纪年》(古本、今本均可参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国维)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王国维)《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甲骨文合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