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与意大利的对决:清朝没用武力,意大利政府却垮台
提起清政府,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那些不平等条约,似乎哪个国家都可以占到“便宜”,其软弱不堪的形象已经深深地映入我们的脑海之中。可是,如果细读历史的话,你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清朝并非对谁都软弱。当年晚清与欧洲强国意大利之间就有过一场对决,清朝没有软弱,还取得了胜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意大利的野心
号称欧洲第六强国的意大利建立于1861年,直到1871年才彻底实现统一。之后,意大利也效仿欧洲其他国家,走上了侵略扩张、对外殖民的道路。不过,意大利的扩张行动不怎么顺利,屡屡受挫,先是在争夺突尼斯时败给了法国,接着又在侵略埃塞俄比亚时遭到了惨败,被迫向对方赔款,成为欧洲各国的笑柄。
不过,意大利并未就此停下侵略的步伐,这一次它那贪婪的目光注视着东方。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见清朝败给后起的日本,于是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纷纷“租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意大利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也想趁机分一杯羹,于是以武力为后盾,也向清朝提出了租借港口、势力范围的要求。
二、三门湾事件
意大利相中的是浙江的三门湾,于是在1899年2月,意大利驻华公使马迪讷向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租借”三门湾为,并将浙江划为其势力范围。向来惧怕洋人的清政府这次的态度居然十分强硬,照会没拆阅,直接给退了回去。意大利当局并不甘心,他们认为清政府外强中干,只要用武力进行威胁,对方一定会乖乖就范的。
于是,意大利的三艘军舰来到了浙江附近的海面上,并驶入三门湾狮子口。战争似乎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不过清朝上下没有丝毫畏惧之色。时任浙江巡抚的刘树棠根本没把意大利放在眼里,“窃以为一意大利不足虑”,并认为意大利“国小民穷,难筹战费”。与此同时,清朝还在进行相关的备战工作。
三、意政府垮台
此时的意大利仍然没有放弃,他们还想吓唬一下清政府,于是意大利政府电令公使马迪讷,让他向总理衙门递交最后通牒,限令清政府四日内答应其要求,否则就兵戎相见。电报发出去不久,意大利政府就后悔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备战,所以又发出一封电报,让马迪讷先别发出最后通牒。
然而,这中间存在着时间差,马迪讷接着第二封电报的时候,他的最后通牒已经交给了清政府。得到最后通牒后,清政府命令沿海地区积极备战,准备随时应对与意大利的挑衅。意大利陷入了极其尴尬的境地,因为它根本无法开战。之后,意大利的首相被迫辞职,政府也垮台了。新政府宣布“无意在中国推行侵略政策,而只是要推行商业扩张政策”。
参考资料:1.《清季外交史料》;2.《光绪朝东华录》;3.《“三门湾事件”述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