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成“扔物小能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家里有1岁左右宝宝的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宝宝仿佛突然开启了“扔东西模式”,不管拿到什么,都喜欢往地上扔,而且屡教不改。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奇妙探索之旅:扔东西的探索奥秘
宝妈李悦家的宝宝刚满1岁,最近就特别热衷于扔东西。不管是玩具、勺子还是书本,只要到了宝宝手里,不出一会儿就会被扔到地上。李悦一开始很苦恼,觉得宝宝怎么这么调皮。有一次,宝宝把一个塑料玩具扔到地上,玩具落地后弹了起来,发出“砰砰”的声音,宝宝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又赶紧把玩具捡起来继续扔,还开心地笑个不停。李悦这才发现,原来宝宝是在通过扔东西来探索世界。1岁左右的宝宝,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扔东西,观察物品掉落的方式、速度,倾听物品落地发出的声音,以此来了解物体的特性和因果关系。就像宝宝发现不同材质的东西扔出去,声音和落地状态都不一样,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
自我意识觉醒:扔东西的主权宣告
宝妈王芳也有类似的经历。她家宝宝有个心爱的小玩偶,平时抱着不撒手。可有一天,宝宝却把小玩偶扔了出去,王芳捡起来递给宝宝,宝宝又扔出去,反复了好几次。王芳很纳闷,难道宝宝不喜欢这个玩偶了?后来王芳意识到,这其实是宝宝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1岁左右的宝宝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环境是分开的个体,他们通过扔东西这种行为,感受自己对物品的掌控力,仿佛在说“我能决定这个东西的去向”,这是他们宣告主权、展示自我力量的一种方式。宝宝会发现,自己扔东西这个动作,能引起大人的反应,捡起来再递给他们,这让宝宝觉得很有趣,同时也强化了他们这种行为。
肢体运动发展:扔东西的成长助力
宝妈张莉家宝宝扔东西的劲儿还特别大。宝宝坐在爬行垫上,拿起一个小皮球,用力地扔出去,看着皮球滚得老远,宝宝还兴奋地拍起手来。张莉观察到,宝宝每次扔东西,手臂的动作都越来越有力、越来越灵活。这是因为1岁左右正是宝宝肢体运动快速发展的阶段,扔东西可以锻炼宝宝的手臂肌肉力量、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宝宝通过不断地拿起物品、调整姿势、用力扔出,来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每一次成功地扔出东西,对宝宝来说都是成长的一小步。
应对宝宝扔东西,家长这样做
当宝宝热衷于扔东西时,家长不用过于制止。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适合扔的物品,比如柔软的小布球、塑料积木等,让宝宝在安全的空间里尽情探索。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宝宝的“扔东西游戏”中,和宝宝一起扔,增加亲子互动。同时,要注意引导宝宝正确处理物品,比如告诉宝宝玩完后要把东西放回原处。等宝宝大一些,理解能力增强了,再慢慢教育宝宝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扔东西。
1岁左右宝宝喜欢扔东西,看似是个让人头疼的小毛病,其实背后隐藏着宝宝成长的大秘密。家长们不妨换个角度看,这可是宝宝探索世界、认识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过程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