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后的联想股权结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一、改制前:国有控股为主(1984-2004年)

- 成立背景: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成立,原名“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隶属中科院(国有资产)。
- 股权结构:早期由中科院100%控股,后通过员工持股会逐步引入管理层和员工持股,但中科院仍为控股股东(如2004年持股约65%)。
二、关键改制阶段:混合所有制形成(2004-2010年)
- 2009年股权转让:中科院将联想控股35%股权以27.55亿元转让给泛海控股(民营资本),自此股权结构变为:
- 中科院(国科控股):36%
- 泛海控股(民营):29%
- 联想员工持股会(含管理层):35%
- 性质变化:从“国有绝对控股”转为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但中科院仍为第一大股东。
三、当前股权结构(截至近年)
- 联想控股(母公司):
- 国科控股(中科院):约29%
- 泛海控股:约20%
- 柳传志、杨元庆等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约51%(通过投票权委托,管理层实际控制决策权)
- 联想集团(上市公司):
- 公众股东(含外资机构):约70%
- 联想控股(母公司):约30%
- 企业性质定位:
- 法律层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公众资本)。
- 实际运营:管理层主导的市场化企业,中科院作为股东不参与日常经营。
四、为何存在“民企”“国企”争议?
- 争议根源:
- 国有股比例下降(从100%到29%),管理层持股占比高,被部分人视为“民营化”;
- 中科院作为第一大股东,仍被部分人认为“具有国企属性”。
- 官方定性:联想控股自2009年改制后即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单纯国企或民企,更接近“公众公司”。
总结:一句话说清
联想当前股权结构为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中科院)占29%、民营资本(泛海等)占20%、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占51%,实际由管理层市场化运作,法律属性既非纯国企也非纯民企,而是多元化股权的公众公司。
是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国有参股+创始人控制+全球化运营"的新型企业形态。其本质是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保值增值,同时保持企业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实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