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欧阳锋怕王重阳,你看他当年灭了哪个魔头,张三丰都谈之色变
金庸总爱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提到一个观点,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比如《射雕英雄传》中,那江南七怪登场时也算是牛气哄哄,可丘处机一出手,他们七人也只能与一个丘处机打成平手,可当世人认为丘处机是绝顶高手之时,却发现即便他加上几位师兄弟,也没法拿下五绝级别的黄药师。
不过黄药师固然是绝顶高手,但在他之上,也还有个王重阳,甚至就连那自认天下无敌的欧阳锋也不敢招惹王重阳,这不免让人好奇,当年的王重阳到底有多强?他又到底是做了什么事,让群雄心服口服?
一、五绝叹服之人
《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就在活死人墓中发现了王重阳留下的“重阳遗刻”,王重阳是自诩“重阳一生,不弱于人”,可见他的武功确实是远比其他高手强大。
但根据周伯通的回忆来看,当年的第一次华山论剑中,王重阳光论武艺的话,其实高不了东南西北四绝多少。
毕竟书中是这么写的:“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
如果王重阳是断层领先,那这场战斗也就不至于持续七天了,要知道金庸各部作品中,那些高手对决哪有斗上几天几夜的?基本都是几招乃至几十招就解决问题了。
但从事后另外几位绝顶高手对王重阳的评价来看,他们却是心服口服。
(九阴真经剧照)
比如那黄老邪向来傲气,他口中却说出了“自重阳真人逝世,从此更无武功天下第一之人了”这样一句话。
又如洪七公,他是这么说的:“要讲武功,终究全真教是正宗,这个我老叫化是心服口服的。”
还有一灯大师,他是出家之人,不打诳语,却也说了句:“王真人英风仁侠,并世无出其右。”
或许一灯的这句话就是关键,王重阳不仅仅是个武痴,同时还是一位大侠,他没这么评价洪七公,却盛赞王重阳,可见王重阳的英雄事迹要比洪七公多得多。
至于欧阳锋对王重阳的态度,那就更不用说了,王重阳不死,他都不敢去抢《九阴真经》。
所以王重阳当年到底做了什么英雄事迹,才让武林群雄都格外佩服?
答案或许是为武林除掉了一位魔头。
二、王重阳的过往
除了欧阳锋之外,武林中还有什么魔头?
其实说来欧阳锋的定位应该是“反派”以及“武痴”,说他是魔头,倒也谈不上,因为他不过是小打小闹,不是那种祸害天下之人,而真正祸害武林之人,另有其人。
王重阳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是抗金义士,他为何抗金?就因为他不愿看着大宋的疆土被外人踏足。
(黄裳、王重阳剧照)
所以在王重阳看来,真正的魔头,应该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之人。
所以在射雕时代,有这么一号人物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周伯通的回忆中,就提到了一个组织。
当初周伯通在桃花岛上向郭靖介绍起那《九阴真经》的来历时,就提到过黄裳征明教的往事:“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
黄裳正是在经历了那场大败之后,潜心习武四十年,继而创出了《九阴真经》,只是等他神功大成出山之时,他的仇人都已经老去,他也无心报仇了。
而这里有个问题,他所创的那《九阴真经》后来是如何落入王重阳手中的?
如果是黄裳亲自把那经书交给王重阳的,那一切就说得通了。
不过黄裳为何要把经书交给王重阳?
(明教剧照)
也很简单,正是因为王重阳替他完成了他没能完成的任务,正是打压明教。
王重阳遇上晚年的黄裳,那前辈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将《九阴真经》交给他,并让他前去灭了明教,只是要灭明教谈何容易,王重阳能做的,也只是杀上光明顶,将当时的教主杀死。
说个题外话,他在西域苦寒之地帮林朝英带回来的那寒玉床,多半就是在此时意外获得的。
回归正题,正是因为王重阳的打压,明教才会在双雕时代一蹶不振,他们只能等待一位新的强者来统领,才能重新崛起。
三、张三丰忌惮的高人
别觉得“双雕”时代没有明教,其实就如同前文所言,“黄裳征明教”这事都是周伯通提及的,双雕时代怎么可能没有明教?
甚至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也借张三丰之口提到过明教,说是:“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
(张三丰剧照)
这里提到“宋朝以降”,可镇压明教的黄裳都失败了,宋朝拿什么降?这里的意思应该是“宋朝的时候,有人镇压了明教”,若无意外,那人就是王重阳。
也正因为如此,王重阳击杀了当年的明教教主,得以扬名立万,那欧阳锋所属的白驼山势力也在西域,他自然知晓明教这个组织有多强大,就连明教教主也被王重阳杀了,他又如何能不对这位高手格外忌惮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