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报解读|奇瑞集团4月销量观察:在红海市场“技术型增长曲线”

田梓睿来说车 2天前 阅读数 10 #汽车

在当今汽车产业的风口浪尖,众多传统车企纷纷掀起了转型的浪潮,以应对新能源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机遇。我们常常听说比亚迪以每月37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市场中如火如荼,吉利通过银河系列扎稳混动赛道的脚跟。奇瑞也悄然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它并没有急于追随行业的主流选择,而是坚定地扎根于自身的技术储备与全球化布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有趣的是,奇瑞虽然身处于传统车企转型的大潮中,却以其独特的“第三条道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从2023年4月的销量数据来看,奇瑞以200,760辆的佳绩,较去年同比增长10.3%。这份优异的成绩单,完全可以视作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成功样本。

令人瞩目的是,奇瑞的多个品牌在市场上表现实属多元化。以瑞虎系列为例,它在销售上交出了120,034辆的好成绩,其中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已突破51%。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积,更是“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商业逻辑证明。当国内车企在15万元级别的市场中进行厮杀时,瑞虎凭借其成熟的动力总成及口碑,成功在中东欧地区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这一切都显示出奇瑞在面对价格战时选择了“用全球化的利润反哺国内研发”的巧妙策略。这似乎为传统车企穿越周期提供了新的解法。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品牌是星途。虽然其销量在9,348辆上略显疲态,但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却成功取得了1.8%的市场份额。这种突破让人看到了奇瑞在高端市场的潜力。同时,星途在技术储备方面也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实力。EEA5.0电子架构的设计预留了L3级自动驾驶的升级空间,这显示了奇瑞在智能化领域所追求的雄心与决心。就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而言,这种“用燃油车的利润支撑智能电动车研发”的策略无疑是其他传统车企难以模仿的。

捷途品牌在本月的销量上出现了环比下滑,44,060辆的成绩让我们看到轻越野市场的残酷竞争。在坦克300、比亚迪方程豹等车型纷纷进入市场并祭出降价大招的时候,以性价比见长的捷途是否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护城河?或许,山海T2搭载的混动技术将会成为其在价格战中的新武器。

新势力阵营表现同样可圈可点。iCAR与智界以6,947辆和4,461辆的销量展现出了年轻化与智能化的市场定位。尤其是iCAR,其用户群体中95后占比达到了68%,可以说精准击中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而智界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选装率高达82%,其技术的成熟度也不容小觑。

细分市场中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同样耐人寻味。61,223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看似亮眼,但跟比亚迪的37万辆相比依然显得有些单薄。值得关注的是,奇瑞对于技术路线的选择颇具深意:年内规划39款混动车型的战略,既规避了纯电动车型在产能上的重投入,又迎合了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爆发期。这种“插即电为主,增程为辅”的务实打法,恰恰与其全球市场布局形成了战略上的协同。在充电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海外市场,选择了混动车型显然更具竞争力。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奇瑞同样表现不俗。背后的出口量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不仅是简单的销售数字,更代表了其战略层面的升级。87,738辆的出口量已经不再是以“整车出口”为主,而是向“产业链输出”转变。例如在南美自贸区,奇瑞的本土化生产率已经达到了61%。这种“以技术换市场”的出海模式,显然为其规避了贸易壁垒,并通过属地化的研发反哺技术创新。

这种模式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奇瑞的努力,也在于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发-制造-服务”生态链。在中国车企纷纷进入“拼体系”的阶段时,奇瑞首当其冲构建的生态链布局,不仅让其成为短期销量上的赢家,更为其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

然而,争论“以价换量”的做法在目前来看并非皆是福音。在行业内卷化的背景下,奇瑞的“技术型增长”提供了一种反共识的视角。长久以来,其持续的7%的研发投入占比,已经逐渐转化为混动技术及智能架构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力。这种“用技术冗余对冲市场波动”的策略,虽不如价格战来得直接见效快,却能为中国车企开辟出一条更为可持续的全球市场之路。

更有数据表明,奇瑞的海外市场贡献率逼近50%,意味着其已经率先完成了“内外双循环”的战略平衡。在国内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环境中,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布局智慧,无疑是尹同跃“低头种因”哲学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奇瑞以其独特的多品牌战略、扎实的技术储备以及灵活的全球化布局在汽车行业中展现出了非凡的竞争力。在这个充满争议与竞争的时代,其所采取的“以技术换市场”的做法,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增长,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种创新的经营理念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轨迹,也可能在未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在最终回望奇瑞的成就与未来展望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奇瑞所推动的技术进步与市场布局,完全打破了旧有的行业观念与发展模式。它让我看到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浪潮中的不同选择与坚韧追求,同时也在思考是否会有更多的企业能够以奇瑞为例,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行业的不断演变,或许这些技术驱动的企业会逐渐成为市场的引领者,而奇瑞也会在这场汽车革命中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田梓睿来说车

田梓睿来说车

田梓睿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