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是什么时候由苏联彻底接管的?抗联时期比长征可苦多了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抗日时期,东北有一支抗日力量在白山黑水间和鬼子周旋,它所处的环境堪比长征,可以说是打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这支队伍就是鲜少有人知道的东北抗日联军,更加令人唏嘘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何它被苏联接管了呢?后来它的命运怎么样了?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联可以说是最早跳出来和日本人干架的。那会儿国内还没完全反应过来,这些东北汉子就已经扛起枪杆子上山打游击了。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名叫东北抗日联军,这算是抗联正式挂牌营业了。那时候可是抗联最威风的时候,一口气组建了11个军,分成3路军。
不过好景不长,了1940年,形势急转直下。就拿第1路军来说,等到第6师师长金日成带人撤到苏联的时候,连100个人都不到了。

这个数字,听着就让人心里发堵。更让人痛心的是,等到杨靖宇将军在1940年壮烈牺牲后,留在东北的抗联战士就更少了,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冰天雪地里的重生1941年,苏联人开始对这支队伍动起了"大手术",说是改编,其实就是要把这支游击队伍彻底改造成符合苏军标准的正规军。
苏联人让抗联的战士们把原来的武器都放下,换上苏式装备。
就跟让人换身行头一样,不过这可不是简单地换身衣服那么容易。苏联人打的算盘很明白:要把这支队伍操练成一支能打硬仗的劲旅,好配合他们对付日本的大盘棋。
再来看住的地方,那可真是够呛,苏联北部的营地,那环境跟住冰窖差不多。
屋子简陋得很,冷风往里灌,冬天冷得能把人骨头给冻透。这日子,连西伯利亚的狼都嫌冷。

但抗联的这帮汉子愣是咬牙挺了下来。训练的内容可不是一般的难,现代化军事技能得学,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本领也得会。这些东北汉子,愣是把这些高难度的技能都啃下来了。
武装泅渡这项训练更是让人头皮发麻,在冰冷的水里游泳就够呛了,还得带着武器和装备。这种训练强度,比长征时红军经历的还要艰苦。
有意思的是,抗联的战士们都没叫苦叫累。可能是经历过更艰难的岁月,这些困难在他们眼里反而不算什么了。

日子虽然苦,但也有它的好处,通过这些训练,抗联的战士们掌握了不少真本事,把一把老刀重新打磨一遍,虽然过程艰苦,但最后却变得更锋利了。
被“遗忘”的英雄到了1942年7月,在苏联远东的土地上,抗联又有变化了,一支特殊部队诞生了。这就是后来闻名的第88教导旅,也叫苏联远东红旗方面军第88独立步兵旅。

380名中国人和朝鲜人是主力,再加上50名苏军官兵,还有70多个从伪满洲国投诚过来的士兵。
这500来号人,被分成了4个步兵营,外加1个通讯营和1个迫击炮连。这编制,可是板板正正的苏军标准。
这支部队说起来挺有意思。虽然大部分都是咱们的抗联战士,可披的却是苏联军队的外衣。就像是一群东北汉子,穿上了苏联军装,说起话来还得带着俄语腔。
遗憾的是,这些抗联战士,打仗的时候拼命在前,可战后说起功劳,却像是被人遗忘了似的。就因为他们顶着苏联军队的帽子在打仗,很多人的名字都没能记在咱们的抗战史上。

更让人觉得遗憾的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像是一本书被人随手塞在了角落里,落了灰,长了蛛网,直到很久以后才有人把它重新翻出来。
好在后来总算有人开始关注这段历史了,就像是给这些英雄擦亮了蒙尘的功勋章。虽然晚了点,但总算没有让他们的付出完全被遗忘。
现在随着史料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入,这些英雄的故事正在被一点点重新发现,如同是在补写历史的缺页,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总比永远被遗忘要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抗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