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老刘都没下车#
老刘傅首尔像很多中年人离婚的心理:不愿为家庭妥协,
哪怕两人都不想离,但都不愿改变自己,宁愿牺牲家庭孩子。
与其是说“体面”,倒不如说是不愿暴露给对方自己内心的软弱,这些软弱包括承认自己过去的问题,承认自己不够成熟,以及说错希望对方给自己机会等等 ….
傅首尔在最后也落泪了,老刘也会很舍不得,明明谁先下车挽留对方都可以,可现实谁都没有主动。最后两人渐行渐远,留下了尴尬和冷漠的背影。
像我处理过的情感案例里,有不少中年夫妻在闹离过程中,他们都不是真的想离,但在互相谈的过程中,都不愿承认有各自的问题,彼此只想看对方态度,要对方先认错,要对方懂自己,要对方主动,甚至自己要摆出一副“纠结、考虑”的姿态,要对方跪舔自己,才满意不离。
明明感情是能过下去的,可为什么两夫妻都不想主动经营,明知道简单能解决,却都回避,等对方主动?
原因是跟一种心里纠结有关:不想经营婚姻,觉得累了不想妥协。
他们认为,要是继续过,只能妥协,不想妥协的话,就离。他们对感情的看法是粗暴直觉的,只能二选一,未曾想过有第三条路。
所谓第三条路,就是去想两人走到这一步,是怎样从好的关系走向坏的关系的,
例如,一个逃避问题的老公,背后都有个承担一切都老婆;
一个软弱的老公,身边的老婆都强势。
要是看不到一直以来的关系问题,遇到问题就逃避,即使换一个人,也不见得就幸福。所以,要是离的目的真的是解脱,或想有个好心情,最应该的做法是找出关系问题,
哪怕另一半真的想离,但也要最后谈几次,及时是走向离婚,也是安排好两人后面生活后,再决定。
有的人觉得,我要看对方态度,不然就不主动,其实心里是怕被拒绝;但要是心里把对方心理问题看得很清楚,知道对方的拒绝无非是感受问题,那其实能hold住。
而在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方的逃避状态,当对方在拒绝时,我们可以说“我感觉你在逃避跟我谈,虽然你感受不好受,但我们这件事本身有更成熟的处理方式,就算你要离,我们不应该先谈谈怎样更好么?”
当我们回归成年人的思维后,提出利弊条件,哪怕对方总是拒绝,也能说明对方不理性的心里状态,这一点我们也能告诉对方。
要是想家庭生活好,最应该做的,不是妥协,而是为家庭好而面对本身就存在的问题。#傅首尔说分手是很好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