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情侣在西餐厅遭诱导消费2瓶矿泉水,结款时收176元,网友炸锅

巧云聊娱乐 17小时前 阅读数 0 #娱乐

今天,又被商家的 “骚操作” 狠狠震惊了!

情侣在餐厅喝 2 瓶矿泉水,结账时直接傻了眼 ——176 元!这价格,喝的怕不是矿泉水,是液态黄金吧?

这事儿一曝光,网友瞬间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人骂商家太黑心,也有人吐槽顾客“不长心”,这瓜,咱得好好唠唠!

先说说这离谱的经过。小情侣“茉莉”和男友去上海静安区的“Frasca”餐厅干饭,服务员过来问喝点啥,男友随口回了句“矿泉水”。

好家伙,服务员麻溜地端来一瓶水,两人喝完,服务员又来问“要不要加水”,他们点头同意,第二瓶水也咕咚下肚。

结果结账时一看账单,凭空冒出176元的消费,翻译半天才搞明白——是两瓶矿泉水的钱!一瓶矿泉水88元,这价格,够普通人买一整箱平价矿泉水了!

“茉莉”当场就懵了,冲回餐厅要求退钱,理由很直接:商家从头到尾没说这水要钱啊!可商家却振振有词:我们给了酒水单,是你们自己说要矿泉水的。

双方僵持不下,餐厅最后同意退一瓶水的钱,可“茉莉”一查网购平台,同款矿泉水才 13 元,这差价,妥妥的 “天价”!这事儿搁谁身上不窝火?

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茉莉”小题大做了?还真不是!翻翻点评网站就知道,掉进这个 “矿泉水陷阱” 的倒霉蛋可不止她一个。

不少顾客都吐槽,一坐下服务员就问“要矿泉水还是气泡水”,正常人谁能想到随口一句“矿泉水”,喝的竟是88元一瓶的“贵族水”?

这话术,妥妥的“文字游戏”!有网友犀利吐槽:“商家这是把顾客当冤大头,玩的就是‘先斩后奏’的套路!”

餐厅这边也有自己的“委屈”。经理孔女士解释,服务员问完想接着说“气泡水还是矿泉水”,结果顾客抢先开口要矿泉水,总不能不照做吧?

而且水拿来后,顾客没提疑问,喝完还主动续了一瓶,这责任咋能全怪商家?她还拿买衣服举例:“哪有店员看到顾客拿衣服,就追着喊价格的?”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可细品全是漏洞 —— 衣服标价清清楚楚,矿泉水价格却藏在酒水单里,这能一样吗?

网友们针对这事吵得不可开交,直接分成两大阵营。支持“茉莉”的网友火力全开:“商家这就是故意误导!明明可以问‘要免费柠檬水,还是收费的依云矿泉水’,非要玩模糊话术,这不就是想坑人吗?”

还有人现身说法:“我也遇到过!刚坐下脱外套,服务员问都不问直接上水,结账才发现是天价!这套路太恶心了!”

另一边,反对的网友也毫不示弱:“瓶装水收费天经地义,喝之前不问价,怪谁?”“出门消费连价格都不看,这不就是‘人傻钱多’?”

更有人阴阳怪气:“按这逻辑,去酒店不点免费Wi-Fi,用流量超了是不是也能怪酒店没提醒?”

这场口水战,看似是“谁对谁错”的争论,本质却是消费者知情权和商家经营方式的碰撞。商家觉得,给了酒水单就尽到了告知义务;消费者却认为,关键信息必须当面说清,不能靠 “你不问,我不说” 的默认规则。

这事儿搁法律层面,商家确实存在打 “擦边球” 的嫌疑 —— 虽说提供了酒水单,但询问话术带有明显的误导性,没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话说回来,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出门消费,多长个心眼准没错!遇到服务员模棱两可的询问,别急着回答,先问清价格再做决定;看到不明消费,当场核对,别等结账才傻眼。

而商家也该反思反思,靠这种“文字游戏”坑顾客,或许能赚一时的钱,可口碑崩了,还能走多远?毕竟,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把顾客当“韭菜” 割,迟早会被市场狠狠打脸!

各位网友,要是你们碰上这事儿,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据理力争呢?快来评论区聊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巧云聊娱乐

巧云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