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宋朝的皇帝名字一大堆?

青史留声 2周前 (04-22) 阅读数 7441 #社会

你知道为啥宋朝的皇帝名字都那么长一串吗?这事儿得从唐朝以后说起。宋朝的皇帝起名,就像是跟风唐朝皇帝给谥号一样,一个比一个长,搞得人一头雾水。原先,谥号简简单单,一个字就搞定。但到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那会儿,谥号就开始疯狂“加料”了。他俩给李渊、李世民取的谥号,又长又新奇,跟以前的风格大相径庭。不仅如此,这对夫妻还特爱换年号,跟现在的小年轻爱换情侣头像似的,一年到头能换好几次,搞得老百姓记时间都得费老鼻子劲,乱糟糟的。

说到宋朝的皇上们,他们在起名字这事儿上,还真是有点纠结。你上网搜搜宋朝皇帝的资料,就能发现,几乎每个皇上都有好几个名字。就拿宋太宗来说吧,他本来叫赵匡义,和他哥赵匡胤都是一个辈分的,名字里都带了个“匡”字。但后来呢,因为得避开赵匡胤的名儿,他就改成了赵光义,大家也都习惯这么叫他了。可实际上,他的正式名字是赵炅。这么一看,光宋太宗一个人,就有了三个名字。打从这以后,宋朝的皇上们改名字的爱好,就像是刹不住车了一样。

话说到了至道元年那会儿,宋太宗心里琢磨着,想把他的三儿子赵元侃立为太子。这一立太子吧,改名字的老传统就又冒出来了,于是赵元侃就被改名叫赵恒了。其实啊,赵恒他原来的名字是赵德昌。咱得说说这宋朝的辈分取名规矩,宋太祖他们那一辈用的是“匡”字,比如他两个弟弟,一个叫赵匡义,一个叫赵匡美。到了下一辈呢,就用上了“德”字,像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还有宋太宗的儿子赵德崇、赵德明,以及赵匡美的儿子赵德恭,都是这么取的。赵恒跟他们是一辈的,本来名字里也有个“德”字。可谁承想,他老爹宋太宗一连给他改了三次名字。这样一来,宋真宗,也就是赵恒,就跟他老爹一样,有了好多个别名。

从那以后,宋朝的皇帝们一个个都开始学着这么做。比如说宋仁宗吧,他一开始叫赵受益,后来又改成了赵祯。宋英宗呢,本来叫赵宗实,后来也变成了赵曙。还有宋神宗,他的原名是赵仲针,后来给改成了赵顼。宋哲宗就更不用说了,他原来叫赵佣,后来也改成了赵煦。要说最夸张的还得是宋孝宗,他这一辈子,名字竟然改过五次!你想啊,在宋朝那会儿,要是光看皇室成员的名字,你根本分不清谁和谁是一辈儿的。这改名字改得也太勤快了些。

宋朝的皇上们特别喜欢给自个儿改名字,起初这主要是出于避讳的考虑。比如说宋太宗吧,为了避开他老哥赵匡胤名字里的“匡”字,他就把自个儿的名字改成了赵光义,连他弟弟赵匡美也跟着被改成了赵廷美。就连给儿子取名这事儿,他也得插手改一改,比如把赵德昌的名字给换了,说是为了方便老百姓避讳,毕竟“德”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但说实话,改一次名儿也就罢了,改来改去这么多次,实在是有些过头了。这就好像是在军事上没啥建树,却偏偏要在文化的那些小细节上瞎忙活,有点儿本末倒置的感觉。

除了有些事儿不能说,宋朝皇帝还有个头疼事儿,那就是常常没有后代。在北宋那会儿,皇帝没后代的情况至少出现过两次。到了南宋,从开国皇帝赵构开始,后面的皇帝大多也是后继无人,找不到直系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只能从皇亲国戚里挑个养子来继承皇位,还得给这养子换个新名字。结果呢,宋朝皇帝们的名字就变得跟李治夫妇那些换来换去的年号一样,让人根本记不住!

#百家说史品书季#

#百家说史品书季#

评论列表
  •   强扭的瓜就是甜  发布于 2025-04-26 13:03:42  回复该评论
    大多是为了避讳,之前都是让弟弟们改,比如赵匡义➡️赵光义,赵匡美➡️赵光美➡️赵廷美,但架不住后面兄弟太多了,还是叔伯兄弟,总不好让他们都改,只好改皇帝自己
  •   大漠孤烟  发布于 2025-04-29 19:16:12  回复该评论
    知否里的赵宗全实为“赵宗实",即宋英宗赵曙,北宋第五位皇帝,因仁宗皇帝无子,是宗室过继来的
  •   越菜越爱  发布于 2025-04-25 22:51:51  回复该评论
    从历史来看,宋一直没有完成大一统。皇帝的法理性是不够的,也就是说宋算是割据政权。统治完成不了,打也打不过,为了加强自己正统性,只能在名字上下功夫。
  •   用户10xxx19  发布于 2025-04-29 23:25:19  回复该评论
    非常感谢指正,我喜欢先秦史不喜欢宋史,没有系统读过宋史,记得不好,这个是以前在杂志上读到的,是中华遗产还是中国人文历史来着,也忘记了,一个国家地理旗下的,一个人民日报旗下的,两个长期订的,可惜版面更精美的中华遗产今年休刊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青史留声

青史留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