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若能留住此将,让他镇守益州东大门,刘备入川难如登天

阳阳说历史 2天前 阅读数 9 #推荐

刘璋手底下明明有员虎将,可惜没被他留住,最后才让刘备轻轻松松入了川。刘璋要是让这员大将守着益州东大门,刘备能不能入川还真不好说。那这人是谁呢?甘宁,甘兴霸是也。

说起甘宁,好多人都知道他是东吴的猛将,啥“百骑劫曹营”“镇守夷陵退曹军”,那些事迹听起来就带劲儿。也许你不知道的是,他早年还在刘璋手底下干过。那时候刘璋刚接手益州,表面上地盘挺大,底下却是一团乱麻。甘宁年轻时候就好游侠儿,一身本事没地儿使,在刘璋那儿也只混了个计掾的差事,天天跟账本打交道。换作你是个热血汉子,空有一身力气和谋略,却只能窝在衙门里抄抄写写,这谁受得了?史书上写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这样的人,咋可能在这种没啥奔头的地儿待得住?没两年,他就跟着几个兄弟起兵反了刘璋,可惜没成功,只能灰溜溜地往荆州跑,先投刘表,又转孙权,这才算是找着了能施展拳脚的地方。

再说说益州的东大门,为啥这么关键。您想啊,益州四周都是山,进出主要靠长江水路,尤其是江州(现在的重庆)和白帝城这一带,那就是个嗓子眼儿,卡住这儿,外头的人根本进不来。当年刘备入川的时候,走的就是荆州经江州、涪城这条线。您琢磨琢磨,要是那会儿甘宁在江州守着,凭着他对水战的熟悉和带兵的本事,刘备的船队能顺顺当当的过三峡?怕是要刚露头就得被打回去了。

有人可能会问,甘宁在东吴确实厉害,可在刘璋那儿咋就没显出来呢?这就得说说刘璋这人了。他这人性格太软,耳根子也软,底下人说啥是啥,根本没个准主意。就说请刘备入川这事吧,明眼人都知道是引狼入室,可他偏信张松、法正这些人,觉得刘备是来帮忙打张鲁的。甘宁在他手底下的时候,没少提建议,说要加强东边的防务,可刘璋压根儿没当回事儿。您说,一个连手下猛将的话都不听的主公,能成啥大事?后来刘备反了,郑度劝他坚壁清野,耗死刘备,他又舍不得老百姓和粮草,愣是不答应。就这么个优柔寡断的性子,就算甘宁没走,能有啥用?

再回头看甘宁在孙权那儿的表现,那真是像龙入了大海。在东吴,他从普通将领一步步升到西陵太守,孙权对他是又敬又爱。百骑劫曹营那次,他带着一百号人摸进曹营,杀了几十个人又全身而退,把曹操气得够呛。在夷陵,他带着几百人守孤城,硬生生扛住了曹军几千人的进攻。就这打仗的本事,要是放在益州东大门,刘备的军队估计得在长江边上喝西北风。

有时候我就琢磨,要是当年刘璋要是能有点眼力见儿,把甘宁留住,好好重用,说不定历史就得改写。您想,甘宁守着江州,刘备的船队过不来,就算硬着头皮爬山路,后勤补给也得断。那时候益州本土的势力要是能拧成一股绳,刘备就算有诸葛亮、庞统,怕是也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可惜刘璋没这眼光,也没这魄力,眼睁睁看着甘宁跳槽去了东吴,自己最后丢了益州,成了个笑话。

现在再来看这段历史,总让人觉得可惜。甘宁这样的猛将,在刘璋那儿只能当文吏,到了孙权那儿就成了威震天下的虎将。有时候想想,三国里好多事儿就差那么一步:要是刘璋能留住甘宁,要是刘备没遇上诸葛亮,要是曹操在赤壁没中连环计……可历史没那么多“要是”,正是这些阴差阳错,才让三国故事这么让人着迷。您说,要是当年甘宁真守着益州东大门,刘备还能成事儿不?说不定啊,咱们现在看的三国,又是另一个版本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阳阳说历史

阳阳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