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梦中得诗,醒来补齐,正反读皆为神作,太绝了!

历史脉搏追踪 1周前 (05-05) 阅读数 0 #推荐

咱都知道李白留下 “铁杆磨成针” 的典故,让咱们深切感受到诗仙背后的努力。可苏轼呢,简直就是个天生的艺术大怪物!在诗歌、词作、书法、绘画这些领域,天赋值直接拉满,妥妥的北宋顶尖风流人物。二十一岁就考上进士,这不得气死一群皓首穷经还入不了仕的老头子。

更让人 “气不过” 的是,苏轼时不时就整出点凡尔赛文学,有意无意地炫耀他那爆棚的天赋。在《记梦回文二首》的序言里,他就讲了这么一件事。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刚停,天气放晴。苏轼做了个梦,梦里有人用雪水烹煮小团茶,还有美人唱歌助兴,这待遇,啧啧。他在梦中还作了回文诗,可醒来后,就只记得一句 “乱点馀花唾碧衫”,据说是化用了飞燕唾花的典故。

既然梦里得了这么一句妙诗,苏轼当然得好好发挥一下。于是,就有了这《记梦回文二首》。

其一: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啥是回文诗呢?简单来说,就是能正读也能反读的诗歌。最早能追溯到前秦时期,窦滔的妻子苏蕙写的《璇玑图》。我看苏轼的诗歌,发现他年轻的时候很少写回文诗,经历了 “乌台诗案” 后,像是斗志被消磨了些,回文诗倒是写得更多了。把《记梦回文二首》倒过来读,是这样的。

其一: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以咏茶为主题的回文诗,苏轼就这两首。放眼整个历史,这类作品也是寥寥无几,更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不管是正读还是反读,这两首诗大意差不多,描绘的都是雪天品茶时那种独特的感受。苏轼构建出冰天雪地,屋内却温暖如炽的场景,让寂静又无聊的冬日,随着茶水的浸润,变得暖意融融。最妙的还得是那句 “乱点余花唾碧衫”,它出自《飞燕外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都深受汉成帝宠爱,赵飞燕被封为皇后,赵合德为昭仪。虽说汉成帝更偏爱赵合德,但姐妹俩关系倒没啥嫌隙,赵合德对姐姐还挺恭谨。有一回,两人闲聊,赵飞燕不小心把口水吐到赵合德衣袖上,赵合德却灵机一动,说姐姐的香唾落在蓝色衣袖上,像鲜花一样美,尚衣坊专门染都染不出这效果。

飞燕姐妹在历史上常被视为红颜祸水,饱受诟病。但苏轼向来尊重女性,在这儿用这个典故,只是为了描绘美人在侧的那种雅致情致。这么妙的诗句,苏轼却说是梦中得来,实在太让人羡慕啦,妥妥的凡尔赛!

苏轼在诗词创作上,就像个拥有 “超级外挂” 的大神。他的诗词题材广泛,啥都能写,风格也是多变,豪放起来如大江奔腾,婉约时又细腻得像春日柔风。像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起来豪情满怀,赤壁的壮阔景色和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再看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真挚深沉,让人感动。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多次被贬,可他不管处于啥境遇,都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用诗词记录下人生百态。他的诗词里,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有对亲友的深情厚谊,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就拿这两首回文诗来说,雪天品茶这么个平常事儿,在他笔下,就变得充满诗意,正反读都韵味无穷。

咱们读苏轼的诗词,能感受到他那有趣的灵魂和宽广的胸怀。他好像在告诉我们,生活中哪怕有再多不如意,也能从平凡日子里找到美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像雪天里,煮上一杯热茶,细细品味,感受那份温暖和惬意。苏轼的诗词,历经千年,依然魅力不减,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启发和力量。

好啦,今天关于苏轼这两首神奇回文诗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宝子们要是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愿点赞的你财运亨通,生活满是诗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脉搏追踪

历史脉搏追踪

紧跟历史脉搏,解读时代变迁中那些关键节点与重要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