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拒不归还掠夺的中国文物?
1945年东京大轰炸期间,故宫的珍贵文物《潇湘卧游图》在东京博物馆的火海中岌岌可危。据故宫文物南迁亲历者那志良回忆,当时的日本人宁死也要抱着这幅画逃命。这一幕不仅令人震惊,更揭示了中国文物在战争期间遭受的劫难。然而,时至今日,这些被掠夺的文物依然流落异国,日本政府却始终拒绝归还。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1937年至1945年,日军在侵占华北后,从故宫抢走了2953件青铜器和9000余幅书画。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运往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据传被日本人炸沉船只。此外,江南地区的文物也未能幸免。南京朝天宫的1.7万箱文物被劫,苏州过云楼的5万册藏书消失无踪。在山西运城,日军甚至用炸药炸开永乐宫,将280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切割运走,阻拦的道士被当场枪杀。
在这场文物浩劫中,汉奸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伪华北政务委员王揖唐为讨好日本人,将河北赵县的北宋陀罗尼经幢拆解卖给日本古董商。上海青帮头目吴四宝则带日军闯入张伯驹家,抢走了《平复帖》,如今这件国宝仍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从恭王府抢走的唐代《金刚经》贝叶写本,以及从龙门石窟盗凿的北魏石雕菩萨头部。藤井有邻馆展出的宋代《观音猿鹤图》,则是汉奸白坚卖给日军参谋原田悟朗的。这些文物至今仍在日本,成为历史的见证与耻辱。
日本政府和收藏家们始终不愿归还这些文物,其借口五花八门。东京法院曾以“战争期间合法购买”为由,驳回了福建肉身佛的诉讼。日本文化厅则声称“中国未提供详细清单”。这些托词不仅站不住脚,更暴露了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
日本咬定1951年《旧金山和约》已解决赔偿问题,但中国从未签署该条约。2023年,日本国会否决了归还文物的提案,自民党议员甚至叫嚣“会动摇天皇收藏的合法性”。此外,文物黑市仍在运作,2022年佳士得拍卖的商代青铜觥,正是上海收藏家陈仁涛1943年被抢的旧物。
面对这一困境,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是死磕国际法,推动联合国将“战争掠夺文物”定为国际犯罪。其次是发动民间狙击战,通过文化活动和影视宣传,呼吁日本友好人士协助追讨文物。上海藏家刘益谦曾以2.8亿拍回明代唐卡,展现了民间力量的决心。此外,国家通过外交渠道,成功促成43批次、1900余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尽管中国在追讨文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日本始终未主动归还任何被掠夺的文物。在南京博物院的地库里,3000多个空锦盒仍在等待它们的主人。这些文物,如同1937年跳下紫金山保护文物的故宫职员朱学侃,至今仍在异国他乡呐喊。只有当中国的实力足够强大,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的《丧乱帖》才会颤抖着想起回家的路。这一次,不管是送给日本的还是赐给日本的,我们都要拿回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