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3个省最“能打”?有这三个省在,中国就不会“消失”?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中国正是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才让我们拥有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精神。
然而再历史前进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觊觎着我们辽阔的土地和资源,各种战争也因此接踵而至。
最令我们难忘的,就是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累累恶行。

当时的中国牺牲了数十万同胞、无数的英雄战士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和平。
在所有的城市当中,有三个省份在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有三个省份还在,中国就永远不会消失”。
这三个省份或许不是最富庶的,但却是最“能打”的,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三个省份都是中国最坚实的屏障。

虽说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但这三个省份的人民还保留着当时的精神。
那么这三个省份分别都是谁呢?抗战时期他们都发挥了怎样的“勇猛之处”呢?
一、天府之国不遗余力稳固战场四川一直以来就被称为“天府之国”,但同时也被称作“中国永不消失的战略腹地”。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称呼,既有其独特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天然屏障作用,同时也因为其在历史长河中多次承担起了民族存亡的关键性角色,这点在抗日战争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四川盆地四面环山,长江从中穿流而过,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属于一种“四塞之地”的天然屏障。
战争发生时,这样的地形既能够阻隔外部势力的快速入侵,同时又能依托丰富的粮食、矿产,成为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中心。
秦始皇曾以巴蜀粮仓为基一统六国,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也曾入蜀避难,南宋依托“抗蒙八柱”阻挡蒙古铁骑50余年。

这种“天下未乱而蜀先乱,天下已治而蜀未治”的特殊属性在历史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四川地区也成为了中华文明得以存续的“备份系统”。
抗日战争期间四川省更是起到了核心的支持作用。
全面抗战期间,四川省累计输送340万兵力,占据全国壮丁总数的五分之一。
当时的四川装备照比日军十分落后,但是战士们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死守阵地,守护祖国的土地和百姓。

不仅如此四川还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支出,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达到了50%,供应三分之一以上的军粮。
四川省的30万民工用半年的时间在成都周边修建了9座机场,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人民修建的川陕、缅滇,都成为了当时的抗战生命线。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迁都至重庆,中央研究院、故宫文物都南迁到了李庄、峨眉山等地区。

四川承担起了守护中华文明的重要责任,成都、重庆等地区还聚集了老舍、郭沫若等文化精英,通过创办《新华日报》延续了中华文化的血脉。
现如今虽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和平年代,但是四川却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战略地位。
三线建设时期,四川承接了中国的国防工业转移,改革开放之后川渝双城经济圈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现如今四川省既是中国的腹地,也是中国的枢纽地带,给中国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正因如此,四川才成为中国“永不消失”的底气之一,不过除了四川之外,我国的山东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孔孟之乡面对强敌英勇无畏山东是中国版图上重要的“战略脊梁”,地理位置上衔接着华北与华中地区,同时还掌握着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两个重要的枢纽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就担任起了抗日根据地核心地区和战略枢纽的重要角色,成为了支撑中国赢得抗战的重要支柱。
从低图上来看,山东背靠中原,东临渤海和黄海,北部接壤平津门户,南部链接苏皖要冲。
境内铁路纵横,物产十分丰富,这种地理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让山东成为了中国“进可攻退可守”的游击战场。
与此同时这里也将南方和北方的日军阻断,形成一股天然屏障。

毛主席曾表示,“山东实为转移的枢纽”,后续在抗日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山东也确实成为了战略反攻的关键支点。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后,山东再次通过津浦铁路向东北地区疏松11万兵力,这也成为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核心跳板。
曾有相关数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5年日军投降,山东军民累计作战多达7.8万余次,歼灭的日伪军人数多达53万人。

我们所熟知的台儿庄战役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1300余人,孟良崮战役更是成为了当时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之后山东还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当时的山东通过减租减息运动,将佃农的地租从70%降到了37.5%,百万佃农因此得到了解放。
大生产运动时沂蒙山地区更是开垦了60万亩荒地,建设为兵工厂、被服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即便是如今山东省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军工基地,涵盖了海陆空装备制造、精密制造、新材料和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的军工产业体系。
可以说即便是战争再次到来,山东也能凭借其雄厚的军工产业格局,守护者中国的土地与百姓。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集团,具备年造船300万载重吨的能力,主要承担着军用舰船的建造与维修任务。

烟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3研究所则参与了远程运载火箭、卫星以及航天工程的研制。
位于济南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则为海军装备提供隐身材料等技术支持。
山东省早已证明了其价值,以山河要塞的担当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声生不息。
文化与现实交织的齐鲁大地,无论何时都是中国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而湖南省则用“南天一柱”的姿态,守护着中华文明的精神版图。

提起湖南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鱼米之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湖南作为中国的地理枢纽与文化重镇,还有着“南天一柱”的称号。
湖南才子杨度曾在其著作中写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湖南一直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大后方的铜墙铁壁,这里北接长江,南连两广,守着华中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了武汉,湖南便成为了守卫重庆大后方的重要屏障。
国民政府早就将湖南定位为“国防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基地”,衡阳、芷江等地区的机场更是成为了中美空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核心据点。

由于湘桂铁路和粤汉铁路在湖南交汇,这也让这片土地成为了疏松兵员物资、阻断日军交通线的重要通道。
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湖南是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主战场之一,当时中国的22次大会战中就有6次在湖南展开。
三次长沙会战中国以“后退决战”的战术重创日军,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敌人5.6万人,被成为“太平洋战争后唯一决定性胜利”。

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方先觉仅率领1.7万士兵就与10万日军抗衡47天。
1945年的湘西会战则称为正面战场由守转攻的关键转折点,也是日本加速投降的重要节点。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湖南之所以能创下战争神话,完全是因为人力与物资的强力支撑。

湖南的6次战役,平均每场战役的伤亡人数都会超过10万人。
仅有3000万人的省份在当时就贡献了210万士兵,与此同时湖南每年输出1000万担军粮,300万匹军布,这都为抗日战争打下了雄厚基础。
抗战精神深植在了湖湘文化的血脉之中,湖南全省建成了3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

通过《湖南省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促成了3500余项专利技术转化,其中激光卫星通信、磁悬浮技术等成果成为了支持国家探月工程的重要技术。
湖南用自己的精神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这片土地未来也仍是中国存续与复兴的重要基石。
结语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省份都有着独特的战略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若说“最能打”,四川、广西和湖南当仁不让。

三者结合给中国佩戴上了矛和盾,成为了中国难以撼动的根基,即便是如今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也在默默支持国家的发展。
如今我们能够远离战争,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军事力量也让其他国家感到忌惮。
这让我们的战场从真枪实弹,变为了没有硝烟的经济战。
想要打赢这场战争除了要靠国家的领导外,还需要每位人民给国家以信心,一同为国家博出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也相信,当前的困境只是一时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 2015.8.5 湖南人民对抗战的贡献
新湘评论 2021.7.24 胡振荣:百年党史中的湖南担当
学习强国 2018.8.31 【最后的胜利】莫志斌:抗战8年 湖南10余万人为国捐躯
光明日报 2005.5.24 湖南抗战与中国抗日战争
牡丹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2024.4.10 山东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山东党史史志 2022.5.18 山东军民抗战的历史贡献
大众日报 2018.7.8 战火硝烟中的旗帜
人民网 2018.10.8 山东人民为抗日战争作出伟大贡献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24.11.4 记忆】四川省在伟大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杨金伟
四川日报 2022.10.10 在战略全局和大变局中展现四川担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