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榴莲别光看价格!干包和湿包一字之差,口感差出“两条街”
进入到五月份,也正是榴莲季,对于不少榴莲爱好者来说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也纷纷开启了榴莲盲盒!上周我去水果店买水果,就看见一位大哥对着榴莲犯愁:“这刺软的是熟了吧?咋果肉稀糊糊的像坏了?”老板娘笑着搭话:“您这是买到湿包了,和干包不一样呢!”这场面可把我乐坏了。好多朋友买榴莲跟这位大哥一样分不清干包榴莲和湿包榴莲,以为软刺就是熟,硬刺就是生,其实人家是天生的两种“性格”。就像有人爱吃脆桃有人爱吃软桃,搞明白区别,挑榴莲少花冤枉钱,吃得更舒心。
第一个,外壳不同
榴莲摊前站久了就会发现,有的榴莲浑身是硬邦邦的尖刺,活像穿了身铠甲。有的榴莲刺却像牙签尾巴似的细长尖利。这可不是品种差异,而是干包湿包的外壳表现不一样!干包榴莲外壳的尖刺排列紧密,根部粗壮,整体呈现规整的五边形凸起。用手掌按压相邻两根刺,能轻松靠拢的说明果壳开始脱水,内部正在形成干包特质。湿包榴莲的刺更细长尖锐,类似松针排列,果柄处常有深褐色糖渍渗出,这是果肉高水分外溢的证据。泰国榴莲商有个秘诀:底部呈明显五角星纹路的,干包率高达70%。
第二个,果肉不一样
干包榴莲像是冰镇过的糯米糍,表皮干爽不粘手,指尖按压会缓慢回弹,表面结着薄薄糖霜。咬下去带着脆劲儿,甜得清爽利落,吃完嘴里还能留点回甘。湿包的果肉软趴趴裹着汁水,类似冷藏后的黄油,按压时能留下指纹,果肉间有肉眼可见的蜜汁流动。入口直接化开像吃榴莲冰淇淋,那股子浓香能窜得满屋子都是,不过甜度反倒比干包低调些。马来西亚果园主传授的诀窍:用竹签轻戳果肉,干包会有细微阻力,湿包则直接没入。
第三个,产地不同
平时在超市看到的,90%都是干包,比如金枕、猫山王、苏丹王,这些品种果肉紧实,耐运输,适合冷链长途运输。湿包多是“本地老品种”,像海南的文昌榴莲、越南的青尼、泰国的长柄,果肉软,成熟后容易坏,以前只有在产地附近能吃到,现在电商发达了,偶尔能买到标着“湿包现挖”的。冷知识:马来西亚的榴莲大多是湿包,因为当地等榴莲自然成熟掉下来再卖,24小时内就得吃掉,不然会发酵。
第四个,吃法不同
吃干包最爽的就是直接用手掰果肉,整块咬,不粘手,核也小,吃不完的用保鲜膜裹好,放冰箱冷藏3天还是那个味。湿包得用勺子挖,果肉容易粘在壳上,核相对大一些,而且不能久放,常温下放6小时就出水,放冰箱最多2天,时间长了有股酒酸味。
第五个,做法不同
干包适合做甜品,比如榴莲千层、烤榴莲,烤完后更紧实,带点焦香;湿包适合直接吃,或者拌酸奶、做冰沙,因为果肉软,打出来的冰沙更细腻。我试过用湿包做班戟,包的时候得轻手轻脚,稍微用力就流汁,不过吃起来是真甜。
买榴莲记住“三不买原则”:
1,刺尖发黑的不买(过熟)。
2,果形歪斜的不买(发育不良)。
3,气味带酸的不买(开始发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