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老姥:人类母亲的神秘传说
骊山老姥,补天造人,人类母亲
人类的起源应归功于一位女性,因为她拥有生育的能力。这位人类的共同母亲还具备男性的力量,她熔炼五彩石,修补了破碎的苍穹。
骊山老姥,即上古传说中的女娲,亦称无极老姥。女娲与伏羲、神农并列为三皇,被视为人类的始祖。古人认为女娲造化万物,《山海经》更是认为“女娲的功劳不仅仅在造人,又有补天之劳”,是天地初始时候可以和盘古相提并论的大神。
女娲以德行教化人类,支持正义事业,教导人们多做善事,避免恶行。《淮南子》说:“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存在三个主要版本: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以及女娲与伏羲兄妹成婚,共同繁衍人类。
在远古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了大地,人类几乎被完全淹没,仅剩下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为了人类的延续,他们不得不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不断繁衍,最终使得人类再次遍布整个大地。
古代流传着许多描绘女娲和伏羲交尾的图画,画中两人均是人首蛇身,蛇尾相互缠绕。
相传,女娲是一位拥有半人半龙形象的女神。在宇宙初开之际,她便在天地间自由漫游。那时,大地上的山川河流美不胜收,令女娲心旷神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感到些许疲惫,便坐下来休息,周围仅能听到小鸟的鸣叫和微风的轻拂。女娲感到一丝寂寞,于是起身走向河边,清澈的河水映照出她的容颜与身姿。她越看越觉得欢喜,便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掺入清水,依照自己的形象捏制出小泥人。女娲沉醉于塑造泥人的快乐之中,地面上的小泥人逐渐增多。她的手开始感到酸痛,于是她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这股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吹拂在小泥人身上,它们立刻变得栩栩如生。女娲见状,欣喜若狂,又向泥人吹出长长的一口气,泥人们开始活动起来,伸展四肢。其中一个离女娲最近的泥人缓缓地直起腰,坐了起来,接着站起身,开始行走,其他的泥人也纷纷站立起来,四散开来。女娲目睹这一切,心中充满喜悦,她将这些小生命称为“人”。她陶醉于创造生命的喜悦之中,继续捏制着更多的泥人。渐渐地,她觉得手工捏制的速度太慢,便随手折断一段藤蔓,用它拍打泥水,溅起的泥点也纷纷获得了生命,各自散开奔跑。
为了确保人类的繁衍不息,女娲创立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女双方结为夫妻,共同生育后代。这便是流传千古的女娲造人传说。由于女娲的这一创举,后世尊她为媒神。
女娲目睹自己所创造的人类幸福地生活,内心充满了满足感。然而,和平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战败后,共工愤怒至极,以头撞击支撑天穹的不周山,导致山体崩塌,天穹随之破裂,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洞。连绵不断的暴雨倾泻而下,大地也因震动而支离破碎。从裂缝中喷出的火焰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和庄稼。洪水泛滥,破碎的大地处处喷涌着水柱,整个世界化为一片汪洋。
眼见自己创造的人类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女娲感到极度悲痛,她下定决心要尽其所能拯救人类,引领他们脱离苦海。
女娲来到黄河之畔,精心挑选了众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并点燃柴草,将这些五色石置于火上熔炼。她将石头炼成熔液,用这些熔化的液体修补了天空的破洞。女娲夜以继日地修补,连续九天九夜,终于修复了天空,止住了暴雨,天际重新出现了绚烂的五彩云霞。
女娲补天之后,尽管疲惫不堪,却未敢稍作休息,立即奔赴东海,捕获一只万年巨龟,斩下其四足,以支撑天地的四极,稳定了大地的四个角落。天地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女娲长舒了一口气。然而,大地上洪水泛滥,万物仍无法安生。女娲又采集了众多芦苇,点燃熊熊大火,将芦苇烧成灰烬,从而止住了洪水的肆虐。从此,人类得以在修复如初的大地上安居乐业。
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还拥有补天的伟绩,因此人们尊称这位人类始祖为“女娲娘娘”。
骊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圣地。史书记载:“骊山有女娲炼石之处,今骊山老姥殿即是。”由于女娲在骊山炼石补天,故典籍中提到:“骊山女亦为天子,遂以为女仙,尊曰老姥。”因此,女娲被尊称为“骊山老姥”。
女娲不仅是民间崇敬的远古尊神,也被道教奉为神祇。民间对女娲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在农历正月二十日,陕西民间有制作面饼的习俗,以此纪念女娲炼石补天的壮举。
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女娲的诞辰,这一天在骊山会举行为期五天的老姥庙会。各地的民众纷纷前往骊山朝拜老姥,以纪念这位人类的母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