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华国锋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晚年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其间虽

华国锋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晚年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其间虽4次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但其象征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实质意义。 华国锋的名字,提到的人可能不太多,但他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却是个绕不过去的角色。他从革命年代一路走来,做到国家最高领导人,又在风头正劲时急流勇退,晚年27年低调得让人差点忘了他的存在。1981年6月,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从此淡出政治核心。虽然之后他还四次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但谁都明白,这不过是象征性的头衔,实际权力早就没了。 华国锋,1921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原名苏铸。那时候正是战乱年代,他亲眼见过日本鬼子的横行霸道,十几岁就投身抗日,1938年加入共产党,从此干起了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在山西吕梁山区打游击,组织群众,跟敌人斗智斗勇。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到湖南,从县里干到省里,踏实肯干,口碑不错。1971年,他进了中央,几年后接连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公安部长。1976年是个大年份,周恩来去世,他当了代总理,4月又升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10月毛主席去世,他和叶剑英等人果断出手,抓了“四人帮”,稳住了乱局。 那时候,华国锋才55岁,正值壮年。他提出“两个凡是”,想延续毛主席的政策,但这套思路跟不上时代。改革开放的风吹起来后,他的保守做法让很多人不满意。1980年,陈云等人提出批评,说他经济上没魄力,拖了后腿。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主动辞职,把位置让给了胡耀邦和邓小平。他在会上说得很平静:“我愿意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干。”就这样,他结束了不到五年的最高领导生涯。 辞职后,华国锋搬到北京皇城根南街9号院,住进了一座普通四合院。院子里有葡萄架,夏天能遮凉,他每天早起喝茶,看《人民日报》,关心国家大事,但从不掺和。他穿着布鞋在胡同里遛弯,跟邻居打招呼,笑眯眯的,完全没架子。有人说他像个退休老大爷,其实还真有点那味儿。 晚年的华国锋生活简单又有规律。他喜欢练气功,每天早上在院子里打太极拳,动作慢悠悠的,挺沉稳。下午就窝在书房练书法,字写得越来越好,听说启功都夸过他。他还爱看历史书和报纸,知道国家在发展啥,但从不说三道四。有人问他现在咋样,他总是笑笑:“他们干得都不错。”这话听着挺真诚。 他虽然退了,但对党还是有感情的。每到毛主席生日或忌日,他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2007年12月,他86岁了,拄着拐杖,裹着大衣,顶着冷风去了最后一趟。他跟家人说:“这是最后一次了。”这话听着让人有点心酸。 华国锋跟家人处得也好。他有四个孩子,苏华、苏斌、苏玲、苏丽,分别在军队、民航和国务院工作,都挺有出息。他常跟孙子孙女讲年轻时打仗的事儿,说吕梁山下怎么跟鬼子周旋,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去世,87岁。他走前 Gregariousness 留话不多,临终前说:“让我回卦山,那儿树多,清静。”卦山是山西交城的一座小山,他年轻时在那儿干革命,也在那儿跟日寇打过仗。对他来说,那儿是故乡,也是心里的根。他本可以葬在八宝山,但坚持回卦山。骨灰最后安放在那儿,墓碑简单,周围是树林,安静得很。 华国锋这辈子,见证了中国从乱到治的路。他在最乱的时候站出来,稳住局面;关键时候又主动退下来,给改革开放让路。他的选择,有性格的原因,也有大局的考虑。他低调了一辈子,后人提起他,更多是尊重和感慨。 他当领导人时间不长,功劳不小,比如抓“四人帮”,但也有争议,像“两个凡是”被批保守。他晚年不争名利,过得平淡,这点挺难得。历史咋看他?有人说他稳住了过渡期,有人觉得他没跟上时代节奏。反正,他是段绕不开的历史。

评论列表

汉街王梓
汉街王梓 22
2025-07-02 21:24
毛主席高瞻远瞩,眼光独到!能预见常人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