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53岁男子自学中医一年后,给自己配药吃。没想到,男子吃完做出了一件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网友:就怕人笨还勤快。 53岁的金先生,平时就对中医挺感兴趣的。听说他家里中医书籍不少,平常也爱上网查资料,对一些古籍、方子看得津津有味。自我感觉不错,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入门”了,开始尝试自己琢磨病、自己抓药吃。 有一天,金先生照镜子,发现自己头发变红了点,头皮屑也多了。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大概会去理发店咨询一下,或者去医院皮肤科看看。 但他可不这么想,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查资料,然后对着自己症状一顿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牛皮癣。 既然诊断出来了,那接下来就要“对症下药”。金先生拿出家中藏书,加上网上搜来的几个方子,开始自己配药。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还真动手去买了药材,一部分是别人配好的,另一部分是他自己从古籍上抄来的配方,然后做成了药丸。 讲真,这种动手能力是挺强的,但问题也就在这儿了——他不是医生,也不是药师,没有专业知识,也没系统学习过医学,更没有任何人帮他把关这些药材是否适合他身体状况。 药丸做完了,金先生也没犹豫,立刻吃下去。 可问题也来了。吃药不到两个小时,他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一开始是头晕恶心,接着手脚也不听使唤了,整个人像是喝醉了一样,在家里手舞足蹈,说话也开始胡言乱语,完全不像个正常人。 等到他妻子下班回到家,简直吓懵了,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一番之后,给出的诊断是:药物相关性脑病。 通俗点说,就是乱吃药把脑子吃坏了。这不是形容词,是医学上的确诊结果。 从整个事件来看,金先生的问题可不是单一的,而是连环操作失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自我诊断。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是看见一个症状就能断定病因。牛皮癣也好,其他皮肤病也罢,看着差不多,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天差地别。网上那些症状对照表,说实话,大多数都是模糊描述,真没那么靠谱。 第二个错误,是乱开方子。 中医配方讲究“君臣佐使”,每一味药都有讲究。什么药能搭配,什么不能碰,多少剂量才合适,这些都不是随便能决定的。药和药之间还存在配伍禁忌,比如所谓“十八反”、“十九畏”,一旦配错,轻则无效,重则中毒。 而金先生既没有看过病,也没找专业医生帮他看方子,就这么凭兴趣和感觉上阵,结果自然不妙。 第三个错误,是自制药丸,剂量完全不清楚。 普通人很难控制每种药材的精确用量,更别说自己做药丸。中药不同于食品,多一分或少一分,结果都可能天差地别。 第四个问题,是对身体缺乏基本敬畏感。 吃药,不是试验新菜谱。这不是“吃坏肚子拉一拉就好了”的小事,一旦误服中药,可能对肝脏、肾脏、甚至神经系统造成损伤。金先生这次就是直接影响到大脑,差点出大事。 不少人看到这个新闻之后第一反应是“中医不靠谱”,但其实问题不在中医,而在于谁在用它、怎么用它。 中医是我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宝贵医学财富,靠的从来不是拍脑袋,而是系统学习、反复验证、代代传承。学中医,至少得几年专业训练,还要临床实践,不是看几本书、抄几个方子就能掌握的。 像金先生这种自学一年的水平,说白了只能算是刚看了个热闹,连皮毛都没摸到。如果这样就敢给自己开方治病,那就跟玩命差不多。 这事曝光后,网上讨论也很热。有网友说:“就怕人笨还勤快”,还有人评论:“不怕中医被误解,就怕不懂装懂的误人误己”。 还有更直接的:“不是中医有问题,是你拿它当娱乐”。说实话,这些话虽然听着有点狠,但句句在理。 中医的确可以学,但不能“学了就敢用”。而且用在别人身上是害人,用在自己身上就是“拿命做实验”。 说到底,金先生的经历是个警钟。我们当然可以学医了解医学常识,但这跟自己诊断、自己开药、自己抓药完全是两回事。 身体出了问题,正确做法永远是先去医院,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现在各地医疗资源越来越方便,有问题可以线上问诊、拍照上传,完全没必要冒险。 而且像中药这种东西,很多人以为“反正是草药,不会伤身”,这是很大的误区。中药也有毒性,也需要辨证使用,不是保健品,更不是“想吃就吃”的万能灵丹。 自学中医不是错,错的是把自己当医生。健康不是试验田,更不是冒险场。别等到真的吃出问题,才发现那点“热情”和“自信”根本救不了命。 希望金先生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不是中医不能信,是不能乱信;不是中药不能吃,是不能乱吃。 咱们都对自己的健康上点心,该看医生就看医生,别逞那个不该逞的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