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1982年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期间,她曾认真考虑过以军事手段阻挠中国收回香港。这位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在面对邓公的坚定立场时,最终领教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正值英国刚刚通过马岛战争重夺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她试图将这一军事胜利的经验复制到香港问题上,宣称“香港的繁荣稳定关乎英国全球利益”,并搬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调英国对香港的“法理拥有权”。她甚至提出“主权换治权”方案,主张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但由英国继续管理行政事务,试图以此保留对香港的实际控制。 面对撒切尔夫人的强硬姿态,邓公的回应斩钉截铁:“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明确表示,中国不仅要收回香港,还要在1997年实现完全恢复行使主权,包括驻军权在内的核心权力不容谈判。针对英方的军事威胁,邓公直言:“如果在过渡时期香港发生严重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这番话让撒切尔夫人意识到,中国绝非阿根廷可比。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步出人民大会堂时不慎在石阶上摔倒,手袋与皮鞋散落一地。这一戏剧性场景被外媒广泛报道,成为中英博弈的标志性画面。尽管英国此后仍试图通过多轮谈判争取权益,但中方始终坚持“1997年必须收回香港”的底线,最终迫使英方在《中英联合声明》上签字。 历史证明,邓公的战略智慧彻底打破了撒切尔夫人的幻想。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实践不仅保持了当地繁荣稳定,更成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典范。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承认,英国根本无力承担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毕竟,一个拥有核武器且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淬炼的国家,早已不是殖民时代任人宰割的对象。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最终以中国维护主权的全胜告终,也为世界提供了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