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小莉离开家乡十二年后,终于鼓起勇气回到那座早已荒废的老宅。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院

小莉离开家乡十二年后,终于鼓起勇气回到那座早已荒废的老宅。推开吱呀作响的院门,院子里杂草丛生,墙头塌了半边。就在她望着满目疮痍发呆时,一只瘦骨嶙峋、毛色暗淡的老黄狗,从倒塌的柴房角落里猛地抬起了头。它浑浊的眼睛盯着小莉看了几秒,突然发出一声短促的呜咽,跛着明显不灵便的三只脚,跌跌撞撞却又拼命地朝她冲了过来,那条脱毛褪色、磨损得露出里面麻绳的旧项圈,在它脖子上剧烈地摇晃着。 小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老黄”?父亲生前最疼爱的狗?它竟然还活着!老黄扑到她脚边,用尽全身力气摇着尾巴,发出呜呜的、近乎哭泣的声音,干瘪的肚皮急促起伏,布满伤疤和结痂的身体蹭着她的裤腿。小莉蹲下身,颤抖着手抚摸它稀疏粗糙的毛发,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 后来,从闻讯赶来的老邻居张婶口中,小莉才拼凑出老黄这十二年是怎么熬过来的。父亲去世后,房子很快荒废了。没人知道老黄具体靠什么活命,有人见过它在垃圾堆翻找骨头渣,下雨天就舔屋檐滴下的雨水解渴。它似乎从不离开老宅的范围,白天大部分时间就趴在村口那条通往镇上的土路边,巴巴地望着来往的车辆。下雨时,它一定会跑回屋廊下,守着父亲那双早已朽烂的破拖鞋。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人靠近老宅,它立刻警觉地吠叫,拖着衰老的身体驱赶误入的野狗或流浪猫。张婶抹着泪说,老黄每年清明那天,都会消失一阵子,后来有人发现它独自趴在村后山小莉父亲的坟头边,一趴就是大半天。它已经快十七岁了,耳朵背了,走路时后腿关节僵硬地拖着,身上数不清的旧伤新疤,但守护这个家和等待主人的本能,像刻在骨头里一样,从未改变。 小莉回来的消息和老黄的故事很快在村里传开,又传到了网上。不少村民都感慨,说这些年总看见老黄孤零零的身影,有时在村口,有时在杂货店门口,原来它一直在等小莉的父亲,也在等小莉。许多网友也分享了自家宠物执着等待或守护主人的故事。有动物专家解释说,狗的这种近乎固执的忠诚,源于它们对主人深刻的情感依赖和群体归属感,将主人视为唯一的“家人”和领袖。 小莉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她无法想象老黄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孤寂的十二年的。她决定弥补。邻居们也自发行动起来,张婶每天给老黄送些好消化的饭食,李叔用旧木板在院里给它搭了个能遮风避雨的暖和窝棚。小莉也尽可能多回来,每次回来,老黄都像第一次重逢那样,爆发出惊人的活力围着她转。这次,小莉没有马上离开。她带着老黄去了父亲的坟前。老黄安静地趴在墓碑旁,就像过去十二年里它独自做的那样。小莉轻轻解下它脖子上那根磨得几乎要断掉的旧项圈——那里面塞着一张发黄卷边的纸条,是父亲当年怕狗走丢写的地址电话。她把项圈郑重地埋在了父亲坟边。夕阳下,一人一狗依偎着,老黄把头轻轻枕在小莉的膝盖上,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这份穿越了漫长岁月、超越生死的守候,无声,却比世上任何昂贵的造物都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