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蒋天然率部驻扎在寺庙中,晚上,他听到方丈的房间中传来女子的娇嗔声,他一愣,随即想到了什么:“这个方丈不对劲!”
当时,皖中大地被战火笼罩。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巢无大队从两百多人,锐减到五十三人。这五十三人,每天都在饥饿与危险中挣扎求生。大队长蒋天然站在西峰庵廊檐下,望着四周,眉头紧锁,满心都是忧虑。
“大队长,开饭了!”
十六岁的通讯员小顺子,端着半碗稀粥走过来。蒋天然接过碗,摸到小顺子掌心粗糙的老茧。谁能想到,三个月前,这个孩子还在巢湖边放牛。
蒋天然几口喝完粥。突然,后院传来女人的笑声。在这安静肃穆的寺庙里,这笑声太突兀了。蒋天然立刻警觉起来,决定去看看怎么回事。
带着满腹疑惑,蒋天然悄悄靠近方丈禅房。
屋内,昏黄油灯摇晃。白天见到的方丈,四十多岁,白白净净,完全不像个清苦修行的出家人。袈裟下面,还露出一双细皮纳底的布鞋。这饥荒年头,寺庙哪来这么好的供奉?事情肯定不简单。
蒋天然招呼侦察员刘鹏:“刘鹏,跟我去看看。”
两人摸黑绕到禅房后窗。月光下,眼前的场景让他们火冒三丈。方丈正搂着穿碎花布衫的女人调笑,桌上摆着烧鸡和烧酒,酒气直往外飘。墙角还堆着几箱油纸包着的东西,仔细一看,竟是国军的罐头和弹药。
事态比想象中更严重,必须尽快掌握确切证据。
当晚,刘鹏冒险潜入禅房,搜出一封没封口的密信。蒋天然就着马灯一看,气得猛拍桌子。
信里写着,要顽军来清剿他们。再想起三天前,俘虏的国军连长提过 “西峰庵的内线”,真相大白了 —— 这和尚早就叛变,把寺庙变成了敌人的情报站。
证据确凿,下一步该如何破局?蒋天然心里已有了盘算。
天还没亮,他就召集骨干开会。破庙的供桌上,摆着那封密信。油灯照着大家严肃的脸,所有人都等着蒋天然拿主意。
“队长,跟他们拼了!” 三连长王老虎一拍腰间的手榴弹,他受伤的左臂还渗着血,语气里全是愤怒。
蒋天然却很冷静,他摇摇头说:“咱们子弹没多少,硬拼就是送死。顽军和日军都想灭了我们,但他们自己也不对付。”
突然,刘鹏眼睛一亮,说道:“让他们狗咬狗?” 。
蒋天然指着地图,说出计划:“没错!把信原样送给顽军,再派人告诉日军,说我们穿着国军军装。等他们打起来,咱们就动手!” 这个办法,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计划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紧张的行动部署。
凌晨,两个战士扮成小和尚,揣着密信,摸黑往顽军驻地跑。另一边,蒋天然通过内线,给日伪军传消息:“新四军巢无大队在西峰庵,穿着国军衣服!”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等到了关键时刻。
正午时分,西峰庵外突然枪声大作。蒋天然躲在山坳里观察,只见国军一个营朝着寺庙冲过去,紧接着,日军的山炮就在一里外炸开了。战斗开始了!
刘鹏激动地压低声音说:“大队长!日军把顽军当成我们了!”
日军中队长山本大佐举着望远镜,看到青天白日旗,狞笑一声:“开火!消灭新四军!” 炮弹呼啸着飞过去,国军被炸得四处逃散。
国军营长李麻子躲在石头后面大骂,“八格牙路!老子是中央军,你们敢打友军?” 他指挥迫击炮反击,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死伤惨重。
见敌人两败俱伤,正是出击的绝佳时机。
蒋天然大喊一声:“冲!” 五十三名战士从三个方向冲了出去。日军和顽军本来就伤亡惨重,被这一突袭,顿时乱了阵脚,扔下武器就跑。
打扫战场时,战士们收获不小。三挺机枪、二十多支步枪,还有满满两马车弹药。王老虎抱着一箱罐头,笑得合不拢嘴:“够咱们吃半个月了!”
但喜悦过后,危险并未消除。
蒋天然盯着逃远的敌军,叮嘱刘鹏:“通知各连,半小时后撤离。敌人吃了亏,肯定会回来报复。” 作为指挥官,他必须为队伍的安全考虑周全。
夜幕降临,西峰庵空无一人。蒋天然站在山顶回望,摸了摸口袋里的密信。这封差点让全队送命的信,如今成了铁证。
小顺子牵来战马,提醒道:“大队长,该走了。”
蒋天然翻身上马,马蹄声在夜色中响起。他知道,这场战斗只是开始。在这片满是战火的土地上,还有数不清的困难,等着新四军去解决。
抗战胜利后,蒋天然调任炮兵技术部。后来在轰炸机研究所主持新型战机研发时,西峰庵那个夜晚的画面,总会在他脑海里浮现:枪声、硝烟、叛变的方丈……
他明白,正是一次次生死关头的冷静决断,才铸就了新四军 “铁军” 的传奇。
西峰庵的故事,也在江淮大地代代相传,成了激励后人的抗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