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从莫迪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目了然。 莫迪自打2014

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从莫迪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目了然。 莫迪自打2014年上台,就一直走强硬民族主义路线,边境问题成了他巩固国内支持的一张牌。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度20名士兵丢了性命,这事儿把中印关系推到了冰点。那时候莫迪政府在边境屯了几十万军队,又是坦克又是无人机的,摆出一副死磕到底的架势。 可时间一长,印度国内老百姓开始抱怨了,这么耗下去,钱都花在军备上,民生咋办?2024年大选,莫迪的人民党虽然赢了,但席位少了,这说明老百姓对他的政策有点不耐烦了。 国际上,印度跟美国的关系也出了岔子。2025年4月,美国对印度产品加征26%的关税,说是印度不肯降低农产品关税。 这还不算完,特朗普还说自己调解了印巴停火,可莫迪压根不买账,两边关系一下子就僵了。莫迪去参加G7峰会,本来想在全球南方刷刷存在感,结果跟加拿大闹得不愉快,成果也没多少。 这时候莫迪发现,老跟中国对着干,自己也捞不着好处,还不如缓和关系,多点合作。 所以到了2025年6月,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突然提出要跟中国“永久解决”边境问题。这跟以前印度“维持现状”的调子可不一样,算是个挺大的转变。 其实啊,这背后有不少算计。印度在边境占了不少地方,尤其是藏南和阿克赛钦,这些年一直在那儿修路建桥,想造成既成事实。 现在中国发展太快,印度在军事、基建各方面都比不上,再这么耗下去,时间可不站在印度这边。所以莫迪想趁现在还有点优势,赶紧把边界定下来,免得以后更被动。 经济上,印度对中国的依赖也挺深。2023-2024财年,中印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可印度对华逆差高达850亿美元。印度的制造业、稀土开发都得靠中国技术,要是关系一直这么僵,吃亏的还是自己。 而且美国那边又加关税,印度得找中国帮忙缓解压力。所以莫迪政府开始放宽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比如恢复凯拉什曼萨罗瓦朝圣活动,重启直航航班,还松了点签证管制。 不过这些措施也就是意思意思,中国企业在印度还是处处受限,像vivo、小米动不动就被查,印度营商环境还是那么糟糕,想让中国企业回去,没那么容易。 外交上,莫迪也在玩平衡,一方面,印度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里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走得挺近,想借着这个打压中国。 可另一方面,印度又不想完全绑在美国战车上,毕竟美国也不是啥靠得住的主儿。莫迪还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里拉拢其他发展中国家,想当“全球南方”的代言人,跟中国争影响力。 但印度在这些多边场合老是使绊子,比如阻挠金砖扩员,拒绝用人民币结算,这就让人觉得它没啥诚意。 莫迪这个人,挺会算计的。他心里清楚,跟中国彻底闹翻对印度没好处,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又不能不管。 所以他一边在边境搞小动作,一边又放出缓和关系的信号。2025年3月,莫迪接受采访的时候,大谈中印历史友好,说两国竞争别变成冲突。 这跟他以前的强硬表态完全不一样,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可光嘴上说说没用啊,印度在边境的军事部署一点没减少,还时不时搞点摩擦。 总的来说,莫迪的对华政策就是“软硬兼施”,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他想通过边境问题巩固国内支持,又想在经济上占中国便宜,还想在国际上两头讨好。莫迪要是真想改善关系,就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行动,光玩嘴皮子可糊弄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