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古巴的领导人卡斯特罗为了报复美国,竟然将15万名罪犯以及精神病患者送到了美国本土,本以为是一群社会精英,让美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城市即将被犯罪笼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队伍成功推翻了原政权,新政权的建立让美国感到不安,于是开始对古巴实施经济封锁,美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古巴就范,但事与愿违,古巴非但没有屈服,反而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到了1966年,美国改变策略,推出了《古巴情况法》,这项法案规定,只要古巴人在美国住满一年,就能获得永久居留权,美国的盘算很简单:用优厚条件吸引古巴的优秀人才,既能削弱古巴的实力,又能为自己输入新鲜血液。 这个政策确实诱人,在经济封锁下的古巴,不少年轻人开始向往美国的生活,一些高学历、高技能的古巴人辞去工作,冒险偷渡到美国,眼看着人才不断流失,古巴政府十分着急,一度关闭了通往美国的港口,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古巴还面临着另一个棘手问题:监狱和精神病院人满为患,大量罪犯和精神病患者不仅消耗国家资源,还给社会治安带来压力。 就在古巴两头为难之际,时任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想出了一个惊人的主意:既然美国想要古巴人,那就痛快地送给他们,但送什么人呢?卡斯特罗把目光投向了监狱和精神病院。 1980年,古巴突然宣布开放马列尔港,并暗中展开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包装行动",监狱里的罪犯和精神病院的患者被换上整洁的西装,剪了清爽的短发,从外表看,他们和普通的年轻专业人士没什么两样。 一时间,大批"整装待发"的古巴人蜂拥登船,向美国进发,美国一开始还以为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人才潮,打开大门热情欢迎,谁知这批"特殊人才"的到来,却让美国措手不及。 这15万人中,相当一部分是刚从监狱和精神病院出来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无法为美国提供所需的劳动力,反而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峻挑战,一夜之间,美国的监狱和精神病院也都人满为患。 这一记"营销"反击,不仅让古巴甩掉了沉重的负担,还让美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想把人送回去吧,古巴不收;想收留下来吧,又担心社会治安,这场看似双赢实则暗藏玄机的营销行动,最终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移民政策。 这批特殊的"人才"给美国,尤其是佛罗里达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原本平静的迈阿密街头,突然多了成千上万的无所事事者,由于语言不通、缺乏技能,这些人很难找到正当工作,不少人为了生存重操旧业,街头犯罪率飙升。 迈阿密的警察系统几乎崩溃,他们既要应对暴增的案件,又要面对完全陌生的西班牙语环境,更糟的是,美国的监狱系统也不堪重负,大量新增囚犯不仅造成监狱人满为患,还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这时美国才恍然大悟:原来卡斯特罗不仅化解了古巴的社会压力,还顺带给美国制造了一个大麻烦,这招以退为进的营销策略,可以说是打得美国措手不及,美国这才明白,他们想要的"人才",在古巴眼中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政府不得不紧急调整政策,他们一方面加强了对新来者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为这些人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毕竟,这些人已经在美国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街头游荡。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适应能力较强的古巴移民逐渐融入了美国社会,他们当中有人开始做小生意,有人学习新的技能,特别是在迈阿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古巴裔社区。 这些社区为迈阿密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古巴音乐、美食、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让这座海滨城市有了不一样的韵味,虽然治安问题仍然存在,但迈阿密的多元文化特色却因此更加鲜明。 这场始于1980年的特殊"营销"行动,最终以一种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方式落幕,古巴确实甩掉了一个包袱,美国虽然吃了暗亏,但也收获了独特的文化资产,而迈阿密,则在这场意外中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城市个性。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马列尔偷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