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4年,陈毅突然阴沉着脸,神情严肃地对秦基伟说道:“你这个军区司令,怕是干不

1964年,陈毅突然阴沉着脸,神情严肃地对秦基伟说道:“你这个军区司令,怕是干不了几天了。” 1964年那会儿,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刚跑完欧亚非14国的访问,挺累的。回国路上,他们在昆明歇脚。昆明军区听说领导要来,赶紧办了个欢迎宴会,场面挺热闹。秦基伟是昆明军区司令员,负责致辞。他讲话不拖泥带水,条理清楚,还带点幽默,宴会上掌声不断。陈毅坐在那儿听着,觉得这家伙口才真不错,心里开始琢磨点啥。 宴会散了后,陈毅把秦基伟叫到一边,脸一拉,语气挺重地说了那句话。秦基伟一听,脑子嗡了一下,心想:我咋了?是不是犯啥错了?他当军区司令员没多久,干得挺卖力,突然被这么一说,谁不慌啊。可陈毅接下来笑了,说他是开玩笑,实际上是想调他去外交部干大使。 原来,陈毅看中了秦基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那时候中国外交缺人,尤其是能说会道、立场坚定的人才。陈毅觉得秦基伟在部队历练多年,又有文化底子,调过去稍微学点外语,就能派上大用场。秦基伟听完这话,先是松口气,可又有点犯愁。他觉得自己是部队出身,外交那套玩不转,外语也不会,怕干砸了。陈毅拍拍他肩膀,说他底子好,学学就行,还让他喝了几杯酒壮胆。 秦基伟也不是扭捏的人,琢磨了一下就答应了。他开始恶补外语,准备接大使的活儿。可没想到,关键时候体检卡住了。医生查出他有心脏病,身体扛不住国外的奔波。中央一商量,觉得身体第一,这大使的事就黄了。秦基伟挺遗憾,但也没多抱怨,继续回部队干老本行。 这事后来传开,大家都说陈毅会看人。那句“干不了几天”听着吓人,其实是陈毅想挖人才的一种方式。秦基伟呢,虽然没去成外交部,但他在部队的路也没走偏。后来他调到四川军区,又去了北京军区,一步步干得挺扎实。到了1988年,他还当上了国防部长,管着全国的军队建设,挺牛的。 再说回陈毅,他为啥这么干?那年头中国刚建国十几年,国际上朋友不多,外交压力大。陈毅当副总理兼外长,天天跟外国代表团打交道,知道缺人有多严重。他看秦基伟有潜力,就想拉他一把。这事虽然没成,但陈毅的眼光和心思挺值得说道。 秦基伟这辈子经历不少,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功劳不小。他1907年出生,湖北人,家里穷,小时候没读啥书,后来投了军,靠拼命和脑子爬上来。1955年他被授上将军衔,算得上开国功臣。1988年当国防部长后,他推了不少军队现代化的活儿,比如装备升级、训练改革啥的。1997年,他在北京去世,82岁,算得上高寿。 这事儿搁现在看,也挺有意思。陈毅那句话听着像撤职,其实是提拔,搞得秦基伟虚惊一场。历史里这种小插曲不多,但挺能说明问题。那时候的人做事,有时候直来直去,有时候又带点幽默,挺接地气。陈毅和秦基伟都是干实事的人,一个管外交,一个管军队,凑一块儿还能整出这么个故事。 再说深点,这事还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情况。外交缺人,部队人才多,中央就想着互相调配。可惜秦基伟身体不给力,不然没准儿他在外交上也能干出一番名堂。不过话又说回来,他留在部队也没啥不好,毕竟他后来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