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15年,深圳一家洗车行老板雇佣了16名脑瘫儿洗车,3年总收入高达120多万,

2015年,深圳一家洗车行老板雇佣了16名脑瘫儿洗车,3年总收入高达120多万,可是老板却一个月只给脑瘫儿几百块的薪水,有人说老板太黑了!然而这些心智只有7、8岁的孩子们却不远万里来投奔他,请求跟他工作,甚至亲切地称他为“爸爸”!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02年,曹军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取名曹洲溥。 孩子出生时全家欢喜,可这份喜悦只持续了七个月。 一次普通的体检,医生的话像盆冷水浇下来:孩子确诊脑瘫,发育会比同龄人慢,智力可能停在六七岁水平。 这对刚当上爸爸的曹军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他整宿睡不着,愁孩子以后被人看不起,愁他能不能自己穿衣吃饭。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只能把苦往肚子里咽,满脑子就想着多挣钱给孩子治病。 曹军两口子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 他们省吃俭用,拼命存钱,就怕将来他们老了,孩子没人照顾。 亲戚劝他们再生一个,两口子摇头拒绝,说要把全部的爱都给洲溥。 孩子慢慢长大,曹军发现外人看儿子的眼神不对劲,有人背后指指点点。 洲溥虽然反应慢,可谁对他好谁嫌弃他,心里门儿清。 看着儿子因为别人喊“傻子”偷偷抹眼泪,曹军心比刀割还疼。他知道,不能把孩子关在家里,得让他走出去。 洲溥学东西慢,可特别能坚持。曹军就琢磨着培养孩子点本事。 游泳、拉手风琴,一样样试。 学游泳那会儿,别的孩子三天能浮起来,洲溥得扑腾半个月。 学琴更费劲,一个简单音符,手指头不听使唤,得练上百遍。 可这孩子有股倔劲儿,不学会不罢休。 后来真就在残疾人艺术比赛里拿了奖,把奖状捧回家那天,曹军看着儿子发亮的眼睛,觉得付出都值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曹军心里的石头却越来越沉。 他总想:我们两口子能陪他多少年?留再多钱也有花完的时候。 得让孩子有门养活自己的手艺!这个念头缠得他吃不下睡不着。 他注意到洲溥有个优点:做事特别认真,交代的事情一定完成,从不偷懒。曹军想,要是能找到适合他的工作就好了。 为这事,曹军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去过南方的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像螺丝钉,整天重复一个动作;也看过北方的食品加工车间,空气里飘着消毒水味,窗户都打不开。 这些地方都不行,孩子关在里面,跟坐牢似的,更别提接触社会了。 有回在公园,他看见小孩追着肥皂泡跑,笑得咯咯响。 曹军盯着阳光下五彩的泡泡,突然一拍大腿:洗车!这活儿在户外,能跟人打交道,动作要求不高,要的就是耐心细致! 2015年,曹军拉上另外九个脑瘫孩子的家长,凑了一百万,在深圳开了第一家“喜憨儿洗车行”。 曹军自己掏了近一半的钱。家长们想法很实在:不图孩子挣大钱,就想让他们靠双手赢得尊重,像普通人一样活着。 洗车行开张,洲溥成了头号学员。 每天自己坐公交来上班。 洗车看着简单,对脑瘫孩子却像爬山。 曹军把自己车当教具,手把手教,一个动作得拆成七八步教。 孩子们学得慢,今天记住明天忘。曹军不急,拿着水管一遍遍示范。 有孩子抹布拿不稳,他就握着孩子的手带动作;有孩子冲不干净轮毂,他就蹲在旁边陪着冲二十遍。 他说:“咱不比别人差,就是得多练几回。” 三个月魔鬼训练后,孩子们上岗了。 刚开始洗一辆车得五六个人合作,有人冲车顶,有人擦玻璃,有人抠轮胎缝。 他们干活太实在,泡沫喷得足,边边角角都不放过,连备胎罩都卸下来擦。 洗出来的车锃光瓦亮,比别家干净不少。 有些好心人专门跑来照顾生意,想多给钱。 曹军立马在店里贴出告示: “本店不收小费,只收公平交易。” 他常跟孩子们说:“咱们凭本事吃饭,不矮人一头。” 日子久了,回头客越来越多。 大家发现这群“喜憨儿”洗车有股特别的认真劲儿。 如今,这家洗车店还是正常营业,他用他们能力证明他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是可以正常的工作的,他们身上的精神相信会一直鼓励着世界上有缺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