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3年底,周总理访问埃及,在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当地情报高官趁周总理面前

1963年底,周总理访问埃及,在总统举行的招待会上,一位当地情报高官趁周总理面前无人时,上来与周总理握手并低声说:你们驻苏丹大使馆内装有窃听器!说完,此人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1963年冬天,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埃及期间,在纳赛尔总统举办的招待会上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当时一位埃及情报官员趁着人群间隙,快步走到周总理身边握手,低声透露了中国驻苏丹大使馆被安装窃听器的消息,随即消失在人群中。 这个突如其来的警告引起了周总理的高度重视。 经过分析研判,认为消息可信度很高,当即指示国内相关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团队赶赴苏丹,同时要求驻苏丹使馆立即展开自查并做好防范措施。 几天后,周总理按原定计划访问苏丹。 在与使馆工作人员交流时,所有谈话都特意安排在使馆草坪上进行,避免在室内可能存在的监听风险。待代表团离开后,使馆立即展开了全面排查。 首先对全部外线电话进行了更换,随后在使馆周围挖掘壕沟。 当挖到一米多深时,果然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细电线。 工作人员立即切断这些线路,并继续扩大搜索范围。 就在施工过程中,有人注意到隔壁美国公司宿舍的人员神色慌张,频频向使馆方向张望。 国家安全部门的技术人员携带专业设备赶到现场,对使馆每个角落进行了地毯式检查。 结果令人震惊:几乎每间办公室的墙壁里都藏有一到两个微型窃听器。 这些设备虽然技术不算最新,但隐蔽性极强,能够清晰捕捉并传输室内的声音。 技术人员在会议室做了现场演示,窃听器传出的声音异常清晰。 经查,所有窃听器的线路最终都通向隔壁的美国公司宿舍。 这个所谓的"公司宿舍",实际上是美台情报机构设立的监听站点。在窃听装置暴露后,该处人员很快就撤离了。 这些窃听器是如何被安装的呢?调查发现,1959年中苏建交时,使馆选址在一栋正在施工的二层小楼。 当时有个神秘的白人工程师经常独自工作到很晚,自称负责暖气或电力工程,但没人清楚他的真实身份。现在想来,此人极可能就是安装窃听装置的特工。 窃听器的存在也解释了此前中苏贸易谈判中的蹊跷现象。在长绒棉价格谈判中,苏丹方面总能精准掌握中方的底价,导致谈判屡屡陷入被动。直到窃听器被发现,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有媒体披露,当年那位通风报信的埃及情报官员后来升任情报部门高层,退休后撰写回忆录时提到了这段往事。 而当年参与排查窃听器的国安技术人员中,有人后来成为我国安全领域的专家,其研发的反窃听技术至今仍在重要场合使用。 俗话说"隔墙有耳",这次事件给外交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 信息来源: 新华社关于周恩来外交活动的历史报道 《世界知识》杂志对中埃关系的专题报道 埃及《金字塔报》对情报官员回忆录的报道 《中国国家安全工作》系列丛书 苏丹外交部公开的历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