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当小三的下场!”广东深圳,男子与保姆同居17年,妻子始终不肯离婚,结果男子非要

“当小三的下场!”广东深圳,男子与保姆同居17年,妻子始终不肯离婚,结果男子非要给保姆名分,于是起诉妻子离婚,却遭到法院拒绝!男子立下遗嘱,打算将300平房子,4000万财物都赠与保姆,没成想男子去世,于是保姆拿出遗嘱,要求拿走男子遗产,可妻子直接将对方告了!气得保姆告上法院,可判决却让人非常意外! “300平房子,4000万财物都给保姆?”怎么看都像是电视剧里发生的故事,可如今却真的发生在了现实中! 刘某发(化名)年轻时是村里出了名的“庄稼把式”,干活利索,脾气却也倔。 二十多岁那年,经人撮合,他和同村的李梅成了亲。 李梅性子温和,为人本分,婚后几年,两人相继生下五个孩子,日子虽然紧巴,但一家七口凑合着也能过。 刘某发和妻子的感情也越来越不好。 慢慢地,两人谁也不愿再多说一句话,哪怕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也常常是面面相觑,气氛沉闷。 1970年代末,生活条件稍有改善,孩子们渐渐长大,夫妻感情却越拉越远。 到了1981年,矛盾彻底爆发,有一天,两人因为家庭琐事大吵一架,李梅一气之下收拾东西搬去了女儿家,从此两人分居,再也没住在一起。 虽然户口和身份证上,两人仍是法律上的夫妻,但实际早已是有名无实。 刘某发独自住在村头的老屋,李梅则偶尔在几个孩子家轮流住。 每年清明、春节,全家人聚一聚的时候,也鲜少见到两人同框。 孩子们心里也明白,这段婚姻早就结束了,只是缺了一道手续而已。 更令人唏嘘的是,刘某发和五个子女的关系也并不融洽。 几个孩子从小在压抑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父亲动辄训斥、管教严厉,几乎没什么温情。 等到孩子们成年,纷纷外出务工或成家立业,和父亲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少。 2001年,年近七旬的刘某发身体逐渐大不如前,生活起居也变得不便。 他的几个子女虽还健在,但与他的关系本就疏远,鲜少过问他的日常。 无奈之下,他花钱请了一位住家保姆——38岁的杨某。 杨某出身农村,做事勤快利落,为人也比较温和。刚开始,她只是照料刘某发的饮食起居、打扫卫生、帮他洗衣做饭,但没过多久,她的细心和耐心就让这个年老孤独的男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逐渐熟络,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杨某不仅承担了生活上的照顾,还成了刘某发生活里唯一能说话的人。 他们一起买菜、散步、看电视,杨某有时还会耐心听他回忆年轻时的往事,陪他说说家里孩子的事。虽然两人年纪差了一截,但这份陪伴慢慢弥补了刘某发心里多年来的空缺。 没过几年,杨某搬进了刘某发的住所,两人开始以“夫妻”身份同居生活。 虽然没办婚礼、也没领结婚证,但在周围人看来,他们已是事实上的一对老少伴侣。 2010年,刘某发在深圳南山区大冲村的一处老宅,赶上了城市拆迁改造的浪潮。这片老破小的地方,一夜之间变成了黄金地段。拆迁安置给了他多套回迁房,其中最核心地段的三套,总面积接近三百平方米,全部登记在他本人的名下。 刘某发明白,自己年岁已高,留给未来的时间不多了。杨某多年来的陪伴和照顾,已经不仅仅是保姆的工作,而更像是一种无名但真实的亲情依靠。 于是,他开始认真考虑给杨某一个“身份”。 2015年到2016年之间,刘某发已经意识到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心里开始盘算身后事。 他连续两次向法院递交离婚起诉书,想与已经分居多年的妻子李梅正式结束婚姻关系,好把名下财产合法地留给杨某。 但法院都以“夫妻关系尚未完全破裂”为由,驳回了他的请求。 或许是感觉时间不多了,2016年8月,刘某发在律师的见证下,正式立下了一份个人遗嘱。他在遗嘱里明确表示,将自己名下的三套拆迁房产和公司股份全部留给杨某,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出于对她这些年照顾之情的感激。 刘某发去世后,杨某拿着这两份遗嘱,决定依法维权。 2018年,她将刘某发的原配妻子李梅告上了法庭,请求按照遗嘱分配财产。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确认这份遗嘱的确是刘某发亲笔所立,且流程合规,并未造假。法院在判决中也认可了杨某确实在刘某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审裁定:三套房子中,李梅继承两套,杨某获得一套。 这个结果显然谁都不满意。 到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在综合考量后作出了最终判决:认定刘某发与杨某的长期同居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而遗嘱中将全部财产赠与第三者的行为,也不符合社会公序良俗。 因此,二审裁定,刘某发的遗嘱中关于“财产赠与杨某”的部分无效,之前一审判决被推翻,三套房产和其他财产最终全部归原配李梅所有。

评论列表

感觉中华
感觉中华 6
2025-07-17 21:40
竹篮打水一场空,一场空……
用户10xxx01
用户10xxx01 2
2025-07-17 21:29
有孩子在中级法院?
殁殁
殁殁 2
2025-07-17 23:01
这个女人有关系的,玛德,无婚姻事实十几年了,还不能离婚,搞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