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4年国庆阅兵,群众游行的队伍在经过天安门时,北大学生方阵里突然举起的横幅内

1984年国庆阅兵,群众游行的队伍在经过天安门时,北大学生方阵里突然举起的横幅内容惊动了全场,连邓小平看了都脸色一变,那么横幅上究竟写的是什么?学生们的结局又如何呢? 1984年为了庆祝建国35周年,在军委主席邓小平的提议下,停办了24年国庆阅兵式得到了恢复。 此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不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军队建设也日新月异,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的威力,此次阅兵规模空前,武器装备也最为先进。 除此外,参与阅兵式的群众游行方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仅北京大学就有约7千名师生参与了这次盛大的庆典活动。 为了保障庆典顺利进行,北大师生早在半年前就开始选择仪仗队人员,并有条不紊地进行集体训练,甚至暑假期间,大家还提前返校走队列和跳集体舞,为的就是确保在活动过程中万无一失。 时间回到国庆阅兵前一夜,由于指挥部要求北大学生在经过天安门时挥舞蓝色花束,大家都在宿舍里忙着扎次日要用的花束。 不过大家很快被28号楼203宿舍的话题吸引了过去。 原来,有一名学生在扎花束的过程中感慨道:“这没创意,这种时候应该写标语,拉横幅,让全世界看到我们。” 这个提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们想到北大学子在1983年中国女排3连冠时,曾举着用笤帚点燃的火把,高喊着“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而那句振奋人心的口号后来还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最强音。 那么,他们又该写什么口号呢? 有人提议改革教育,也有人说加快改革开放的步子……可这些口号都已经被说过多少遍了,实在没有特色,根本不能凸显北大学生的风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有人提议:“不如写邓主席万岁。”但有人摇头:“还搞封建主义,邓主席肯定不会高兴。” 就在大家冥思苦想的时候,有人提议:“干脆说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您好怎么样?” 大家觉得这个很有新意,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如果不是邓小平恢复高考,他们根本没可能坐在北大的教室里,而他们的人生也就不可能有全新的转折,所以他们很愿意用问好这种朴实无华方式,向伟人表达他们的谢意。 随后,师从季慕林和金克木等名家的胡圣虎负责书写标语。 为了能使标语足够醒目,有人找来绿底的广告纸,但广告纸太薄,于是又有人将床单贡献出来,但拼起来的床单无法放下完整的标语,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留下“小平您好”,这样既简洁又有力量。 可也有人犹豫,觉得直呼邓小平的名声是对伟人的不敬,但最终大家决定还是冒险一试,于是他们就将“小平您好”用订书机订在了床单上,并找来拖把杆把床单绑牢,考虑到游行指挥部已经三令五申,要求学生入场只能带纸花和彩带,于是他们为了能将横幅顺利带到现场,又给横幅做了一些伪装,直到做成一个巨大的花束后,大家才休息。 10月1日凌晨,北大的学生们就坐着汽车来到了东皇城根集合,郭建崴将横幅藏在实验服里,在大家的掩护下顺利地步行到了东长安街,他们将随游行的队伍从这里出发,经过天安门。 阅兵式完结后,群众游行的队伍喊着口号,浩浩荡荡向天安门进发,就在经过天安门金水桥东华表时,李禹和于宏实等同学一下子将横幅打开,“小平您好”四个大字在人山人海的广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由于在前两次的预演中没有出现过,再加上横幅也不正规,因此电视直播的镜头在扫过横幅时,注意到这是“意外”,马上切换了画面。 邓小平也看到了“小平您好”的横幅,他原本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意,还三次向北大学生挥手示意,学生们也欢呼着将花束抛向了天空,以此来表达他们对邓小平的爱戴。 在“意外”发生的过程中,有保安人员想要部进队伍夺下这个未经批准就举起的横幅,却被方阵边上的学生手挽手给挡住了,不过横幅也只打了一分多钟就被收回了,好在时间虽然短暂,还是有记者将这珍贵的场面用相机给保留了下来。 这一突发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很多人认为竟然直呼伟人的名字,这简直是大逆不道,但也有人认为能从“万岁,万万岁”到“小平您好”正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思想的成熟。 不光民众的议论很多,就连北大校内也争论不休:有人要求应该以“无组织无纪律”开除参与横幅事件的学生;还有人认为学生们喊出的口号亲切朴实,很能表达北大师生对新一代领导人的敬意。 不过,胡圣虎等参与横幅事件的学生还是被教导员训斥了一顿,甚至还被告之可能会被开除,这让他们心惊胆战,毕竟好不容易才考上北大,万一真开除了,人生的希望也就破灭了。 好在次日不光《光明日报》的新闻稿就启用了“小平您好”的口号,其他报刊也纷纷刊登了北大学生举“小平您好”横幅的照片,并表示这是全国民众对最高领袖的问候。 随着舆论的反转,学校领导不光没有惩罚参与拉横幅的学生,还特别嘱咐食堂包饺了请全校师生聚餐,而“小平您好”这张老照片,也就成为了80年代最为经典的时代照片之一。#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