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今天回娘家。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有争吵的声音,仔细一听是我妈和嫂子两个人在那吵架,

今天回娘家。刚到门口就听到里面有争吵的声音,仔细一听是我妈和嫂子两个人在那吵架,我站在门口也不敢进去,站了十几分钟,她们越吵越激烈。嫂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不是嫌您带孩子累,是您总给孩子喂剩饭!医生说他肠胃弱,不能吃隔夜菜,您怎么就是不听?” 我妈拔高了声音:“我带大三个孩子都是这么带的,个个壮实!你就是嫌我老了,碍你的眼!这家里哪样不是我操心?你倒好,整天挑三拣四!”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客厅里一片狼藉:摔在地上的玩具车,翻倒的塑料凳,侄子的小书包被扔在沙发角落。三岁的小侄子缩在茶几底下,抱着膝盖小声哭,看见我进来,突然扑过来抱住我的腿:“姑姑,奶奶和妈妈吵架了……” 嫂子眼圈通红,看见我别过头去抹眼泪。我妈叉着腰站在原地,胸口起伏得厉害,看见我就诉苦:“你看看你嫂子!我好心给孩子热昨晚的排骨,她说我害孩子,这是什么道理?” “妈,嫂子也是为孩子好。”我把侄子抱起来,轻声说,“医生确实说了,小宇肠胃敏感,不能吃剩菜,您忘了上次他吃了隔夜粥,上吐下泻去医院?” 我妈愣了一下,语气软了些:“我……我就是觉得扔了可惜,以前日子苦惯了……” 嫂子这时候开口了:“妈,我不是不让您管孩子,是咱们得科学育儿。您教我做的腌菜,我学着做了;您说孩子穿开裆裤方便,我也听了。可这吃的方面,医生的话不能不听啊。” 我把侄子放在儿童椅上,给他开了包小饼干,转身去厨房倒了两杯温水,递给她们:“有话好好说,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吓着他了。” 侄子拿着饼干,小声说:“奶奶做的排骨好吃,妈妈说吃了会生病……” 我妈眼圈红了,走过去摸摸孙子的头:“是奶奶不好,以后不给你吃剩的了,咱们每天做新鲜的。” 嫂子也走过来,给我妈捶背:“妈,刚才我说话冲了点,您别往心里去。其实我知道您辛苦,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给我们做早饭,晚上还帮着给小宇洗澡。”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嫂子早上带小宇去体检,医生特意叮嘱不能吃剩菜,回家看见我妈正在热前天的排骨,急了就说了几句重话,我妈觉得委屈,两人就吵了起来。 “妈,您别怪嫂子,她这阵子压力大。”我帮着打圆场,“哥在外地打工,她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难免急躁。” 我妈叹了口气:“我知道她不容易,可我这心里……就是不舒服。总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连热个菜都被嫌弃。” “哪能没用啊?”我笑着说,“上次嫂子出差,不是您带着小宇睡了一周?半夜他发烧,还是您背着去的医院。嫂子总跟我说,多亏有您在,她才能安心上班。” 嫂子点点头:“是啊妈,我那天跟同事还说,要是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妈嘴角偷偷翘了起来,却故意板着脸:“别给我戴高帽,我可记仇。” 气氛缓和下来,我拉着她们一起收拾客厅。嫂子捡玩具,我妈擦桌子,我给侄子讲故事,小宇很快忘了刚才的害怕,咯咯地笑起来。 中午我下厨做了顿饭,特意做了我妈爱吃的红烧肉,还有嫂子喜欢的清蒸鱼。吃饭时,我妈给小宇夹了块新炖的豆腐:“今天的是新鲜的,吃吧。”嫂子给我妈盛了碗汤:“妈,您多喝点,补补身子。” 饭后我妈拉着我进房间,从衣柜里拿出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钱。“这是我攒的两万块,”她说,“你哥寄回来的钱,我没舍得花,你给你嫂子拿去,让她给小宇买些好点的奶粉,别总买打折的。” 我眼眶一热:“妈,您这是……” “以前是我糊涂,总觉得儿媳妇是外人,”她抹了抹眼角,“其实她嫁到咱们家,生儿育女,不容易。我那天听见她跟你哥打电话,说‘妈年纪大了,别让她操心’,我这心里啊,又酸又暖。” 我把钱交给嫂子时,她死活不肯收:“妈攒点钱不容易,我怎么能要?” “拿着吧,”我说,“这是妈的心意。其实婆媳之间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不过是一个怕被嫌弃,一个怕不被理解。” 临走时,嫂子送我到楼下,小声说:“其实我挺佩服妈的,一个人把我哥拉扯大,还帮我带孩子。就是有时候观念不一样,说着说着就急了。” “多体谅体谅,”我笑着说,“她那代人苦过来的,节俭惯了,你多跟她讲讲科学育儿的道理,她会听的。” 我仿佛能想象出那画面:我妈推着购物车,嫂子在旁边指着货架上的儿童食品说着什么,小宇跑前跑后,手里拿着一包小饼干。阳光透过超市的玻璃窗照在她们身上,一定很温暖。 其实婆媳之间,就像两只刺猬,想互相取暖,又怕刺伤对方。但只要多一点体谅,少一点计较;多记得对方的好,少纠结一时的气话,再硬的隔阂也能慢慢融化。就像我妈说的:“一家人哪能记仇?舌头和牙齿还会打架呢,打完了还不是在一起?” 家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那些吵过的架,拌过的嘴,到头来都会变成彼此了解的注脚,让这个家在磕磕绊绊里,越来越暖,越来越像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