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被懒死抽筋无辜吗?1388年春天,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人,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取得重大胜利。明军击败了北元主力部队。北元的皇妃、公主、王公贵族以及数万精锐士兵被俘虏。大量的牲畜和马匹也被明军缴获。 然而功高震主者难安,蓝玉却未悟此道。他自恃功伟,日益骄纵:私纳北元皇妃,违逆人伦;纵兵毁关,擅权跋扈;甚至在皇帝面前言语不恭,目无君上。谋士朱升曾劝他:“‘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将军当收敛锋芒,以保长久。”蓝玉却嗤笑道:“吾血战沙场,为大明拓土千里,些许小节何足挂齿?”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罗列其私养义子、勾结边将等罪状。朱元璋震怒,下令彻查,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蓝玉最终被处以剥皮实草之刑,下场惨烈。时人议论纷纷:有人叹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认为他功高遭忌,实为冤案;亦有人言其“恃功骄纵,目无王法,自取其祸”。 纵观蓝玉一生,捕鱼儿海之役确是不世奇功,护国安邦之功不可磨灭。但他居功自傲、触犯皇权底线,亦属实情。正如《菜根谭》所言:“‘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堕之心’。”蓝玉的悲剧,既是帝王权术下的必然,亦是其自身性格缺陷的恶果。所谓“无辜”与否,或许正如史笔所书:功过自有春秋判,是非留与后人评。 功高震主难自敛,权术锋芒两相催。功过昭昭青史载,是非留与后人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