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德国总理施密特访问中国时,故意提出了一个刁难伟人的问题,没想到他的提问和伟人的回答成为了欧美国家的噩梦。 主席当初那句话,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直接就给美西方一众国家判了“内讧极刑”。 时至今日,主席的话依旧在应验,美西方国家固然有利益牵扯,可却是心怀鬼胎,表面团结,内里松懈! 面对西德总理施密特访问中国时的刁难,主席当时说了什么呢? 西德总理施密特地位颇高,也是西德与中国建交后,第一位主动前往中国访问的总理,但这次访问却带着“恶意”以及目的。 1975年,施密特决定访问中国,时间就选在了金秋十月,天气微凉的时节,人心更不容易浮躁、波动。 施密特访问中国,虽不是心血来潮,可却没有做足功课,因此对中国彼时的发展、以及了解都十分有限,甚至当时西德的很多群众对中国发展还停留在一盘散沙的晚清时期。 施密特十分重视这次外交,但他心里其实从一开始就“看不上”中国,彼时的中国发展依旧百废待兴,在经济方面、工业方面、军事方面,都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可施密特在犹豫一番,还是坐上了前往中国的航班,原因或许有这些: 中国的外交已经开始走上国际舞台,尤其是1972年,与苏联“冷战”正酣的美国突然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开启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中美关系开始变得友好。 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不管美国是不是怀揣着小心思,想要“拉拢”中国加入美苏“对抗”阵营,对于中国而言,都是利大于弊,况且,当时中苏关系彻底决裂,中国需要谋求更大的发展。 后续呢,日本为了紧跟美国步伐,同时,也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美国为抑制日本经济各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一些“霸王”条款,导致日本敢怒不敢言,只好将目光瞄向中国。 美国、日本相继访问中国,为西方国家发射了一个信号:中国是一个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 施密特前往中国访问时,主席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甚至直接闭门谢客,但得知施密特前来,主席还是破天荒地亲自见了施密特,这在当时直接就让一行人震惊了。 施密特是厉害,但他下机那一刻,骨子里的傲慢却是显而易见,可到回去的时候,态度却直接发生了反转…… 施密特见到身体欠安,但精神抖擞的毛主席时,脸上震惊的表情压都压不住,主席的眼神目光依旧犀利,风采不减当年,只是又多了几分运筹帷幄、淡然坦然。 施密特有心眼,但说话却很直,或许当时是“刻意”的,直接就抛出了一个难题:“若是美国斗垮苏联后,欧美一众国家和美国联手,再对中国出重拳,中国当如何?” 施密特的问题一抛出,众人皆吸了一口冷气,美苏“冷战”,苏联已经呈现了劣势地位,苏联解体,只是时间问题,但绝对不会拖太久,美国不允许。 另外,美国和一众国家“拉拢”中国是否是诚心的?苏联一旦解体,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中国?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施密特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 美国态度飘忽不定,转变或许就在一念之间,美国强大之后,欧洲各国也需要表明立场,届时会不会因为利益倒向美国,成为一个“联盟”? 谁料,毛主席听到这个问题,却面不改色,双眼直视施密特的眼睛,说出了一番话:“中国几千年,被侵略了多少次,外敌又被同化了多少次?哪一次,中国倒下了?” 主席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让施密特冷汗直冒,回顾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元朝、清朝,皆是“外族”入侵,可到了最后,传扬的依旧是大汉文化! 主席看着施密特的表情,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过去没有倒下,未来更不会倒下,至于欧洲国家和美国联合,不过是利益使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便联合,面和心不和,分裂,是骨子里的!” 主席的这番话,更让施密特震惊的合不拢嘴,他本以为出个难题,可以刁难主席,顺便探探中国的实力,可主席没说中国会怎么应对欧美国家联合,却直接点破了一众西方国家的软肋。 话虽简单,却藏着大智慧,主席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告诉、告诫施密特,中华民族的优点之一便是团结、坚韧,而这些,西方国家不曾具备。 施密特把皮球踢回来,却被主席轻飘飘地踢回去,这场“交锋”时间不长,但意义深远,也让施密特对主席心服口服,成功与中国建交,且愿意保持良好关系。 如今,主席的话一一应验,西方国家成立了欧盟,又有北约,可这些组织结合,皆是为了利益,内部各国抱着各自的小心思,虽不会“决裂”,可也绝对不会“亲如一家”。 几十年前,主席便预判了欧美国家的预判,如今的欧美国家,依旧是一盘散沙! 参考资料:《理解中国》,赫尔穆特·施密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