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看了都甘拜下风!”吉林,一女子将九成新的75寸电视进行回收,当看到成交页面上的35元时,女子以为是验收费用,可没成想是平台的回收价格,女子无法接受,想要终止交易,但客服的回答却大跌眼界!网友:这哪是回收,简直就是明抢! 吉林的李女士(化名)最近买了台新电视,花了4700块钱买了个80多寸的大屏幕,新电视到家了,家里那台75寸的旧电视就得想办法处理掉。 李女士在购物平台上看到有个“快捷回收”功能,页面显示回收价35元,她心想,这应该是上门评估的费用吧,毕竟75寸的电视怎么也不可能只值35块钱。 于是她下了单,师傅很快上门把电视搬走了,等钱到账一看,李女士傻眼了,这35块钱竟然就是电视的回收价! “我当时真的懵了,75寸的电视啊,虽然用了几年,但成色还很新,怎么就值35块钱了?”李女士回忆当时的心情,觉得自己被坑了。 她赶紧联系客服,想要取消交易,把电视要回来,但客服的回复让她更生气了:“回收已完成,不能退货或换货。” 这事儿传到网上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很多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有人说刚买不久的iPhone 16 Pro Max回收价只有50元,还有人说用了两年的索尼电视只给了120元。 平台的工作人员后来回应说,35元只是预估价格,实际价格需要师傅上门评估,如果用户觉得价格不合适,可以取消订单。 但这个解释显然站不住脚,既然需要二次评估,为什么不在收走电视前就评估清楚?为什么要等东西都拿走了才告诉用户实际价格? 记者查询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嗨回收”的投诉有164条,大部分都是关于回收价格不合理的问题。 有消费者反映,平台显示的预估价和实际回收价经常不一致,比如洗衣机预估100元,上门后只给50元,这种做法让人感觉像是在钓鱼。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在使用回收服务前,要仔细阅读平台规则,搞清楚显示的价格到底是什么费用。可以多比较几个回收渠道,除了平台回收,还可以考虑二手交易平台、实体二手店等,货比三家总没错。 对于平台来说,应该提高价格透明度,明确告知用户各项费用,预估价和实际价差距太大,本身就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 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二手回收市场的监管,现在很多平台打着环保的旗号,实际上却在薅消费者的羊毛,这种行为应该得到规范。 李女士的遭遇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一键操作虽然方便,但也可能一键被坑。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处理旧家电时,你一般选择什么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也许能帮到其他人避坑。 信息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闪电律解|75寸电视竟被一口价35元回收 律师:构成重大误解的合同是可撤销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