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20日下午韩国总统李在明终于没有顶住压力,正式决定撤回对教育部长官候选人李镇淑的

20日下午韩国总统李在明终于没有顶住压力,正式决定撤回对教育部长官候选人李镇淑的提名。这场持续21天的提名风波,表面上看是个人学术争议闹大了,可往深了琢磨,里头藏着的全是韩国政治生态的弯弯绕绕。 要说这事儿能闹到撤回提名的地步,背后的压力可不是单一方面来的。李镇淑刚被提名那会儿,反对党国民力量党就没打算让这事儿顺顺当当成了。 他们在国会听证会上一抛出"涉嫌指导学生论文抄袭"的说法,就跟点燃了引线似的,紧接着又联合议员搞弹劾动议,甚至放话要以伪证罪起诉,明摆着就是往死里整。 这种打法其实不新鲜,尹锡悦政府时期,在野党就常拿弹劾权当武器,如今不过是换了拨人,照样把朝野对抗玩成了你死我活的架势。 不光政客们较着劲,老百姓那边也炸开了锅,韩国人对公职人员的道德要求向来严得没话说,《公职人员防止利益冲突法》里写着呢,利用职务信息捞好处,最高能判7年。 这次抄袭的事儿,刚好戳中了大家对学术诚信的敏感神经。好几个教师团体直接跑到总统府前抗议,网上"学术骗子不配当教育部长"的话题更是刷爆了屏,阅读量轻松破千万。 李在明刚靠着49.42%的得票率当上总统,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因为这点事儿丢了中间选民的支持,那执政根基可就悬了。 更让李在明头疼的是,总统府内部也得掂量掂量,他上台后一门心思搞"实用主义"外交,正需要稳住内政来推进改革,可教育部长这位置在韩国政坛太特殊了,不光管着全国的教育政策,在代总统顺位里还排得挺靠前。 要是提名的事一直拖着,教育部怕是得停摆,到时候学制改革这些重要议程全得泡汤,这种时间上的紧迫感,最后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拿之前的例子比一比,就更能看出这次的特殊性,2022年尹锡悦提说到底,这还是韩国社会价值撕裂的锅,这些年韩国人对公职人员的道德门槛越抬越高,2021年通过的《公职人员防止利益冲突法》,连离职3年内的行为都管上了。 这种"零容忍"的态度,偏偏撞上了政客们为了赢不择手段的"妥协策略",矛盾一触即发。就像这次,反对党借着抄袭的由头,把个人学术争议炒成了"守护公共道德"的大事儿,李在明政府想不被动都难。 短期来看,得赶紧再找个新候选人顶上,不然教育部真得瘫痪了。可新候选人既要没道德污点,又得对自己忠心耿耿,想找这么个人太难了。 更麻烦的是,反对党尝到了甜头,保不齐以后在国防、外交这些关键职位的提名上还会这么干,到时候内阁组建怕是要拖拖拉拉没个完。 当然了,这事儿也可能成为韩国政治文化转型的一个机会。李在明竞选时不是说要"打破政党恶斗"吗?现在刚好撞上这么个坎儿,要是能借着这机会改改《人事听证法》,比如弄个独立第三方来查背景,说不定能少些提名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