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麋芳跟着刘备到处流浪都忍了,却要在刘备如日中天的时候跳反? 说起来,麋芳不是一开始就想反的。他家是徐州东海的巨富,当年刘备在徐州被吕布打垮,妻儿都被掳走,身边只剩几个残兵,是麋芳和哥哥麋竺掏出全部家底——奴仆两千、金银无数,连妹妹都嫁给了刘备,才算把刘备从泥里捞了出来。
那之后跟着刘备,从徐州跑到豫州,又从豫州逃到荆州,颠沛流离十来年,别说安稳日子,好几次连命都快没了。建安三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被擒,麋芳跟着刘备逃到袁绍那儿;后来又跟着跑到刘表麾下,在新野寄人篱下。这一路的苦,他要是想走,早就走了,毕竟凭着麋家的财力,在哪不能讨个好前程? 可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一切都变了。这时候刘备刚打赢汉中之战,杀了夏侯渊,进位汉中王,势力达到顶峰。按说跟着刘备熬出头了,麋芳却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开南郡城门降了孙权,把关羽的后方基地拱手让人,直接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这事儿说不通?其实拆开来看,全是积怨和绝境逼出来的。 当时麋芳是南郡太守,守着江陵城,而关羽是荆州的最高统帅。关羽这人你也知道,眼里除了刘备几乎谁都瞧不上,尤其看不起士大夫和文官。麋芳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毕竟带着“富家子”的标签,关羽打心底里就没正眼看过他。
平时言语刻薄也就罢了,关键是关羽北伐襄樊时,把后勤全压给了麋芳——要粮要兵,催得比谁都急。那年秋天荆州多雨,粮草运输本就困难,麋芳这边刚把一批粮送到前线,就听说关羽因为军需没跟上,当着众将的面放话:“等我回来,必治他的罪!” 这话传到麋芳耳朵里,他能不怕吗?关羽是什么人?说一不二,当年在刘备面前都敢怼得诸葛亮下不来台,真要是回来,以他的脾气,别说治罪,砍了自己都有可能。更要命的是,就在这时候,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先拿下了公安的傅士仁。傅士仁一降,江陵就成了孤城,城外是吕蒙的大军,城里的士兵家属大多在公安,人心早就散了。 你可能会说,麋芳守着江陵,城高墙厚,怎么也能撑到关羽回援吧?可他心里清楚,关羽的主力还在襄樊跟徐晃死磕,就算想回,路上还有孙权的部队堵着,能不能到江陵都是未知数。
而自己手里的兵,一半是关羽留下的老卒,这些人早就被关羽的话吓怕了,哪还有心思守城?另一半是本地兵,家人都在吕蒙手里,吕蒙又放出话来“优待降兵家属”,谁还愿意拼命?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麋芳心里那点不平衡。跟着刘备这么多年,麋家付出的比谁都多,可到了荆州,自己这个南郡太守看着风光,其实处处受关羽掣肘。
论功劳,他不比谁小;论亲疏,他是刘备的妻舅,可在关羽眼里,他连个合格的下属都算不上。这种长期被压制的憋屈,平时能忍,到了生死关头,就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反正守也是死,降了说不定还能保全家小,毕竟孙权那边早就派虞翻来劝降,许了他郡守的位置。 说到底,麋芳的跳反,不是突然变心,而是积怨已久的矛盾在绝境中总爆发。他跟着刘备流浪时,心里有盼头,觉得熬过去就能翻身;可当刘备真的“如日中天”,他却发现自己成了权力结构里可有可无的棋子,甚至成了关羽立威的牺牲品。换作是你,在那样的处境下,会怎么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