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王近山被降职,老部下尤太忠找到许世友:许司令员,你得帮帮忙啊! 1969年

王近山被降职,老部下尤太忠找到许世友:许司令员,你得帮帮忙啊!

1969年,北京。

尤太忠,时任27军军长,心急如焚地找到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为老首长王近山鸣不平。

王近山,这位曾经威名赫赫的将军,如今却在河南农场蹉跎岁月,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尤太忠和许世友都是从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将领,袍泽之情非同一般。

尤太忠这次来,就是为了替自己的老领导王近山讨个公道。

在他看来,一位战功彪炳的猛将,不该落得如此境地。

王近山,十五岁就参加了红军,湖北红安的穷苦孩子,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劲。

打起仗来,不要命。

第一次上战场,就敢跟比自己高一头的敌人扭打在一起,双双滚下悬崖。

他活了下来,敌人却没了命。

从此,“王疯子”这个绰号就传开了。

这绰号里,没有半点贬义,全是战友们发自内心的敬畏和佩服。

他的“疯”,连徐向前元帅都印象深刻。

一次战斗,王近山头部中弹,被担架抬下火线。

徐帅恰巧路过,随口问了句:“王疯子在哪?”

王近山在担架上一听,也顾不上头疼了,挣扎着就要回去:“快!

抬我回去!”

伤口都没来得及包扎,又冲上了战场。

这种悍不畏死的精神,让他在战火中飞速成长,红军时期就做到了师长。

抗日战争,他是刘邓大军麾下的一员虎将。

神头岭、响堂铺、七亘村……这些载入史册的战斗,都浸透着他的血与汗。

打仗勇猛的代价,就是一身的伤疤。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年代他负伤不下七八次。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1937年神头岭战斗负伤后,他在129师的野战医院里,遇见了他一生的爱与痛——韩岫岩。

韩岫岩是医院里有名的“院花”,年轻漂亮,业务也好。

英雄配美人,本是佳话。

两人在战地医院相识相恋,王近山骑着一匹大红马,就把心上人娶回了部队。

战争年代聚少离多,感情反而愈发珍贵。

可谁能想到,和平年代的安稳日子,却成了他们婚姻的坟墓。

建国后,身居高位的王近山,性格中那股执拗和不管不顾的“疯劲”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散。

他先是与妻妹产生感情纠葛,后又要将亲生女儿送给司机抚养,这些举动彻底激怒了妻子韩岫岩。

韩岫岩的性格也同样刚烈,她一气之下将事情捅到了组织那里,本想让组织出面调解,挽救家庭。

遗憾的是,她低估了丈夫的“疯劲”。

王近山感觉尊严扫地,一怒之下,竟直接向组织递交了离婚报告。

在那个年代,高级干部离婚是天大的事。

无数老领导、老战友轮番劝说,让他认个错,收回报告。

可王近山这块硬骨头,谁都啃不动。

事情闹到毛主席那里,主席雷霆大怒。

最终,一纸命令下来:撤销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职务,军衔由中将降为大校,下放到河南一个农场当副场长。

从云端跌落谷底,不过转瞬之间。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就这样扛起锄头,在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那里,他与照顾自己的保姆小黄相濡以沫,组建了新的家庭。

但农场的生活,终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看着老首长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尤太忠这些老部下心里都不是滋味。

这才有了1969年,尤太忠在北京找到许世友的那一幕。

许世友听完,二话没说。

他懂王近山,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都长着一身硬骨头。

在一次会议期间,许世友瞅准机会,直接走到了毛主席面前,开门见山:“主席,有几个打仗很厉害的人,现在日子不好过,是不是让他们出来工作?”

毛主席问:“谁啊?”

许世友直言不讳:“譬如说,王近山。

他是有错,但功是功,过是过,处理得太重了。”

毛主席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

不过,你们哪个军区敢要他?”

许世友当即拍板:“我要!

我们南京军区要!”

一言九鼎。

不久后,中央军委的任命下来了:王近山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接到通知那天,王近山带着老婆孩子,坐着硬座火车就来了南京。

他还带来了自己在农场种的菜,养的鸡。

当尤太忠、肖永银等老部下在车站看到老首长这副模样时,眼睛都红了。

尤太忠上前一步,带着心疼和埋怨的口气说:“我的老首长,你怎么坐硬座来的啊?

你身体又不好!”

王近山看着这些生死与共的老部下,眼眶也湿润了。

他知道,大家没忘了他。

在南京,王近山重新穿上了军装,回到了他最熟悉的环境里。

虽然职务不高,但他总算回到了军队这个大家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1978年,这位传奇战将病逝,终年63岁。

按照他当时的职务,追悼会的规格并不高。

这对于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的经历来说,实在是一种遗憾。

关键时刻,他的老政委邓小平同志发话了,特批将王近山的职务改为“南京军区顾问”,规格按照大军区正职待遇办理。

这最后的安排,是对这位“疯子”将军一生功过最公允的评价,也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你觉得王近山的复出是偶然还是必然?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