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痛批:“只想解决上访的人,却不想着解决上访的事”。
近日,《人民日报》题为《只想解决上访的人,却不想着解决上访的事》的评论一针见血,直指一些地方在信访工作中的要害问题,令人深省。信访工作本应是连接民众心声与诉求的桥梁,承载着司法的责任与担当。然而,一些地方却背离初衷:面对上访事件,不是迅速深入调查、寻求有效解决方案,而是优先考虑如何“稳住”上访者,甚至动用不当手段限制其行动。
例如,某地因拆迁补偿纠纷引发民众多次上访。当地部门未认真审视补偿方案、与民众充分沟通,反而不分昼夜监控上访代表,阻止其反映诉求。更有甚者,为维持表面“稳定”,对无理取闹者妥协退让,试图以金钱换取暂时平息。这不仅损害公平公正,更可能诱发效仿,令信访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民众上访,往往是多次通过正常渠道求助无果后的无奈之举,其内心仍对信访渠道抱有期待,渴求公正与问题解决。若信访部门只专注于“摆平”上访者,对问题敷衍塞责,无异于透支民众信任、侵蚀司法公信。长此以往,小问题恐酿成大患,矛盾非但难解,反会不断激化。
因此,我们呼吁各地正视《人民日报》的批评,将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解决实质问题上。对民众合理诉求,应依法依规尽快解决;对不合理要求,亦需耐心细致解释疏导。唯有如此,信访工作方能回归正轨,重建民众信任,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