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还有没有人能管管了?”2022年海南女子去餐厅吃饭,不想喝酒就点了38元的椰子

“还有没有人能管管了?”2022年海南女子去餐厅吃饭,不想喝酒就点了38元的椰子水。结果一算账竟花了608元!饭店说一个椰子38元,3扎用了16个椰子,一共608元,有什么问题?女子气急,觉得餐厅诱导消费,直接将餐厅举报了。 周女士正好有时间,就带着自己的家人去三亚旅游,风景如画,美食诱人,本来应该是个很好的体验,可万万没想到,这份美好在餐厅这边戛然而止。 这趟奔赴三亚的家庭旅行,一家老小其乐融融。虽说旅游景区的物价不低,但周女士觉得,只要菜单上写得清清楚楚,贵点也能接受,毕竟出来玩图的就是个开心。 到了海岛,品尝本地特色是重头戏。周女士点菜时,顺口问服务员有何推荐。服务员没提海鲜,也没介绍招牌菜,反而极力推销起店里的“纯天然鲜榨”椰子水。周女士一想,天然椰汁总比勾兑饮料健康,给老人孩子喝正好,便问道:“这椰子多少钱一个?” 服务员干脆地回答:“38!一个!”这个价格比周女士老家贵了一倍,但她想,毕竟是旅游区,可以理解。于是,她要了一扎,在她看来,既然服务员报价是“一个”,而端上来的是“一扎”,那这“一个”单位,对应的自然就是“一扎”的量。 椰子水很快端上桌,清甜可口,一家人喝得十分开心。一扎显然不够,于是在“38元一扎”的认知下,周女士又毫不犹豫地加了两扎。酒足饭饱,她起身去结账,可当看到账单时,人直接傻了眼。原本预估一千出头的饭菜,账单总价竟是1790元。 周女士立刻警惕起来,逐项核对菜单。菜品价格都对得上,问题恰恰出在那三扎椰子水上:账单显示,他们一共喝了16个椰子,单是椰子水就消费了608元! 她拿着账单找到前台,明明只点了三扎,怎么会冒出16个椰子,工作人员核对后,却一脸平静地表示,账单没错,是周女士自己理解错了。 他们解释道,店里一个椰子确实卖38元,而一扎椰子水,大概需要5个椰子才能榨满,所以一扎的价格是190元。三扎差不多用了16个椰子,608元分毫不差。为了增加说服力,店家还补充说,这些都是价格不菲的泰国进口椰子。 这套说辞下来,周女士是又气又懵。她认为自己被彻头彻尾地误导了。如果一扎要190元,为什么服务员当初只说“38元一个”,而不是直接告知一扎的真实价格,这不明摆着诱导消费吗,周女士坚信,要是早知道这么贵,她根本就不会点。 双方僵持不下,周女士一怒之下将此事曝光到网上,迅速引发热议,监管部门也介入了调查。可最终的结果,不过是餐厅一句轻飘飘的口头道歉,没有任何实质性赔偿。这事儿的结局,就是周女士对三亚彻底失望,放话再也不来。 “明码标价”的意义,绝不只是在墙上贴个数字,它更意味着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每一次消费都建立在清晰、自愿的基础之上。商家在技术上没有撒谎,一个椰子确实是38元。 但他们在沟通上却刻意隐瞒了换算关系,导致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做出了完全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消费决策。 信任的建立,靠的是无数次交易的坦诚相待;而它的崩塌,一次精心设计的误导就够了。商家这样做败坏的不止是他自己的口碑,就连当地的口碑都被影响到,商家就别玩什么文字游戏,老老实实诚信经营就好。 现在商家这样的戏码太多了,所以消费者去旅游消费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别稀里糊涂的就付钱了,很多商家就爱玩文字游戏,很容易就掉坑了,所以多一个心眼就少花冤枉钱。 信源:蓬勃新闻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0
用户10xxx60 4
2025-07-24 12:55
不知道社会上都是骗子吗?
手机游戏机
手机游戏机 2
2025-07-24 12:48
少去吧
秋华
秋华 2
2025-07-24 12:48
服务员说的一个,你也说一个啊,为什么要说一扎呢?一扎对应的是啤酒的一扎6瓶的量,隐形消费
年轻人不讲武德
年轻人不讲武德 1
2025-07-24 12:51
2022年已经解决了的事,2025年再拿出来带节奏,是为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