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海军军火仓库主任冈田少将决定将10万支步枪、百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海军军火仓库主任冈田少将决定将10万支步枪、百万发子弹交给我党地下工作者华克之,然而在此之前,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

那天上海解放的硝烟尚未散尽,华克之从褪色的皮箱底层取出半块干硬的米饼。

米饼旁压着泛黄的照片,而照片上的日军仓库铁门敞开着,十万支步枪如黑色森林般蔓延至镜头之外。

就在四年前那个溽热的夏夜,正是这块米饼的主人,让他完成了地下工作生涯中最险恶的交易。

而华克之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投身革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 话说早1945年8月的上海法租界阁楼里,华克之此时正擦拭着勃朗宁手枪。

枪管铁锈顽固如他肩胛的旧伤,那是1935年刺杀汪精卫失败时,特务子弹贯穿的纪念。

电风扇搅动着暑气,却吹不散情报网上弥漫的危机,蒋介石的接收大员已抵沪,正与日军密谈武器交接。

而新四军的求援信在案头积了半尺厚,苏中三个战士合用一杆枪盐阜区民兵以竹矛御敌。

当联络员递来冈田少将手握十万枪械的密报时,他指节捏得发白。

没人比华克之更清楚这批军火的分量,要知道此时新四军正缺武器。

这个掌握吴淞口海军仓库的日军军官,曾是制造南京惨案的部队参谋,此刻却成了华东武装力量存续的关键变量。

然而在苏州河畔废弃仓库的会面充满戏剧性。

冈田的军服领口沾着清酒渍,肩章金线已泛黑。

他推来的三张纸页在霉斑遍布的木桌上格外刺目,这是冈田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页要求销毁日军化学武器档案,这些记录着芥子气埋藏点的绝密文件,锁在虹口守备森严的档案库。

第二页要承诺军火永不用于内战,要知道时国共摩擦日盛,但是无人敢作此担保。

第三页写着护送怀孕妻子返回九州,那还穿越美舰封锁的海域与国统区哨卡,无异于刀尖行走。

这三个条件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危险万分,无异于是万米高空走钢丝。

化学武器?那是日军最核心的机密,仓库的档案室有一个中队看守,硬闯就是送死。

不用于内战?当时国共摩擦已现,这话他没法替组织打包票。

护送妻子回日本?海路被美军封锁,陆路要过好几个关卡,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连累整个地下网络。

华克之的目光在第三页停留最久。

照片上和服女子的小腹微隆,背景樱花树下站着穿学生装的冈田。

这个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军人,此刻眼中竟有乞怜之色。

于是他选择了第三个,护送其妻女出去。

行动在暴雨夜展开。

华克之将冈田的妻子藏进松木棺材,冒充日侨葬礼船驶向吴淞口。

行至江阴要塞,国民党巡逻队强行开棺检查。

雨水中,他瞥见女子煞白的脸紧贴棺木内壁,自己染血的绷带却引来盘问,那是三天前盗取化学武器清单时,档案室铁丝网留下的割伤。

冈田妻子突然剧烈咳嗽,咳出带血的手帕。

华克之立即用日语呵斥,虎列拉!要传染!士兵们惊恐后退。

棺材重新入水时,女子睫毛挂着泪珠,几小时前她亲眼见到虹口贫民饿死在瓦砾堆,此刻正紧攥着拾到的半块中国孩童的米饼。

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将她给送了出去。

之后交接在破晓前完成。

吴淞仓库铁门洞开,十万支三八大盖泛着蓝光,149挺机枪如钢铁方阵矗立角落。

冈田递来裹在油布里的化学武器分布图副本时,手指划过米饼碎屑,她留下的。

三个月后,这些武器出现在苏中战役。

新四军七纵队用日制机枪撕开国军防线时,华克之在战报空白处写下,第149挺机枪未响,其枪管铸有樱纹,存作信物。

而冈田的命运更令人唏嘘。

他没有随舰返日,化名在上海广慈医院洗衣房做工。

1949年5月27日,他举着反战谢罪的纸牌站在南京路口,被曾抬棺的地下交通员认出,当年是他交出的化学武器图,让三十吨芥子气得以安全销毁。

这就说明其实他还是有些人性的。

真正的重量从来不在钢铁,而在那黑暗岁月里,敌我阵营中未曾泯灭的人性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