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一嘴,疼半月!” 谁能想到啊,顺德区正遭带毒花蚊奇袭——黑底白纹的伊蚊咬人后,竟成了移动的病毒针筒。区内医院火速增设超千张防蚊病床,阿婆手指肿得像胡萝卜,阿伯关节疼得夜夜撞墙,这反常景象揪紧了众人的心! 这波蚊灾来势凶猛,往年扰人的蚊子还能忍,但这批黑底白纹的伊蚊携带病毒,危害远超寻常。它们在叮咬患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潜伏4到10天,期间再叮咬他人,就能快速传播开。承担主要收治任务的顺德区人民医院,重症病房里防蚊纱帐层层垂落,仿佛筑起一道道防线。 52岁的陈姨坐在病床上,看着自己紫红的右手发愣:“前天还能拧开药瓶盖,现在连张纸巾都捏不住了……”隔壁床的小伙子情况更糟——膝盖肿得塞不进裤管,输液时稍稍翻身就疼得直冒眼泪:“骨头里像钻进了电钻,24小时不停凿,这罪遭的……” 感染科医生指着纱窗外闪烁的灭蚊灯,语气凝重地解释:“这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剧烈的关节疼痛可能折磨患者数月之久。关键是,带毒伊蚊叮了病人,就成了危险的病毒携带者。” 为防止二次感染,医院防控等级拉到最高,连救护车的轮胎都要仔细喷洒氯菊酯消毒。防疫人员带着装备蹲守在菜市场,眼前景象让人心头一沉:鱼贩案板下的积水里,密密麻麻的孑孓扭成了黑麻线;老旧小区阳台的富贵竹水培盆底,蚊卵挨挨挤挤像撒满了黑芝麻。 “最难搞的是这些!”环卫工老吴扒开绿化带,指着散落的矿泉水瓶盖:“一场暴雨下来,这些小盖子十来分钟就能存满水,转眼就能孵出一窝蚊子。” 这些不起眼的积水容器,正是蚊子疯狂繁殖的温床,清理它们刻不容缓! 恐慌情绪在市民中蔓延。家家户户门窗加装了两三道纱网,往年夏夜榕树下摇蒲扇、话家常的热闹场景彻底消失。“开窗通风?那不等于敞开大门请瘟神进来吃饭嘛!”一位阿姨心有余悸地说。 对于严格的防控措施,虽有极少数声音嘀咕“是不是太紧张了”,但更多人是理解和支持。“疼得撞墙叫矫情?看看医院里遭罪的人吧!”医生也再次强调:“持续数月的剧痛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绝非小事。” 这场与蚊子的较量提醒我们:公共卫生的防线,往往就系于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一个瓶盖、一盆花底的积水,都可能成为疫情爆发的导火索。 谁能想到,小小的蚊子,竟能把人折腾到这般田地?有没有顺德的朋友说一说,你们现在那情况怎么样了?还有这蚊子,会不会飞到很远啊?身在广东的我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