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4年,飞行员王光复,炸完日军军列准备往回飞。路过荆门机场时,看到几架日本飞

1944年,飞行员王光复,炸完日军军列准备往回飞。路过荆门机场时,看到几架日本飞机正在降落,抬手就打下了 “3架半”。

1944年的秋天,那会儿抗日战争打得正胶着,天上的事儿,尤其关键。王光复是中美混合联队的一个飞行员,开着一架P-40“战斧”战斗机。他爹是北洋政府的高官,七妹是王光美,这家庭背景,放今天就是妥妥的“高富帅”。但他没选安逸,偏偏挑了条最险的路——上天跟日本人玩命。 那天,王光复接到的任务,是去炸掉京汉铁路上的一列日军军列。这活儿不轻松,铁路沿线全是日本人的防空炮火,跟铁扫帚似的,就等着飞机往下钻。王光复胆儿大,技术也过硬,开着飞机一个猛子扎下去,对准那冒着黑烟的火车头,“咣咣”两颗炸弹就扔下去了。只听两声巨响,火车头带着几节车厢直接飞上了天,剩下的也拧成了麻花。得,任务完成,漂亮! 干完活,王光复一拉操纵杆,准备回家。可就在他路过湖北荆门日军机场的时候,往下一瞅,嘿,机会来了! 他看见好几架日本飞机,正一架跟着一架,排着队准备降落。那机翼上血红的“膏药旗”,在灰色的跑道上,简直就是个活靶子。 换做一般人,任务完成了,油料也紧张,估计就想着赶紧撤了。但王光复不这么想,他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来都来了,不能空手走啊!” 这念头一起,血液就往上涌。他猛地一压机头,飞机带着尖啸声,直奔机场而去。

当时,一架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刚着陆,轮子在跑道上正滑着呢,飞行员估计还哼着小曲,想着晚上去哪儿喝一杯。王光复哪给他这个机会,对准了就是一通扫射。P-40上装的是12.7毫米的重机枪,子弹跟冰雹似的砸过去,那架“零式”瞬间就成了筛子,冒着黑烟一头栽在跑道上,不动了。 后面那架“零式”一看,我靠,不对劲啊!飞行员反应也快,想猛地把飞机再拉起来。可降落到一半的飞机,速度和高度都尴尬,就是个“移动靶”。王光复的飞机像只老鹰,从侧面兜过去,又是一梭子。这回打得更准,直接命中油箱,日本飞机“轰”的一声,在半空中就炸成了一个大火球。 第三架飞机的飞行员吓破了胆,降落是肯定不敢了,拼了命地加大油门想爬升逃跑。王光复在后面紧追不舍,两架飞机在空中你追我赶,玩起了“猫鼠游戏”。“零式”飞机灵活,但P-40皮实、火力猛。王光复瞅准一个机会,从敌人下方猛地蹿升,对着“零式”脆弱的机腹就是一顿“开膛破肚”。那架飞机翅膀被打断,歪歪扭扭地就栽了下去。

打到这儿,王光复已经干掉了三架。他正准备喘口气,眼角余光又瞥见一架“零式”,刚从机库里拖出来,飞行员正往座舱里爬呢。 这还能放过?王光复一咬牙,调转机头又是一个俯冲,对着那架还没起飞的飞机就是一顿扫射,把驾驶舱和发动机打得稀巴烂。 等他拉起飞机,再回头看,整个荆门机场已经乱成一锅粥,三架飞机在燃烧,一架趴在地上成了废铁。 回到基地,地勤人员过来一检查,好家伙,他自己的飞机上也中了7发子弹,有一发离他的脑袋就差几厘米。他在报告里写下战果:“击落敌机三架,击毁一架。” 后来,在战友圈里,这事儿就传开了,大伙儿都开玩笑说他打下来“3架半”。

王光复这次战斗,看着像“顺手牵羊”,其实背后全是门道。他抓住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战机——飞机降落时,是最脆弱、最没防备的时候。飞行员精力都在着陆上,速度慢,没法做机动,基本就是任人宰割。他敢在敌人机场上空动手,靠的是艺高人胆大,更是精准的判断和过人的勇气。 这就是战争,它不光是武器装备的比拼,更是人和人意志、智慧的较量。王光复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军人,不光要能打硬仗,还得会动脑子,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找到那个能一击制胜的“点”。 而王光复的传奇,还不止于此。他的家族,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 他的父亲王治昌,是北洋时期的官员,参加过巴黎和会。家里11个兄弟姐妹,个个不凡。他的四哥王光杰(后改名王士光),是清华学霸,后来成了我党著名的无线电专家,在太行山里为八路军造电台,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之一。他的七妹王光美,嫁给了刘少奇,成了第一夫人。 你看,一个家庭里,一个儿子在国民党的阵营里开飞机打鬼子,成了空军英雄;另一个儿子在共产党的队伍里搞技术,成了“特等功臣”。这种奇特的“国共合作”,恐怕也只有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才会出现。

抗战胜利后,历史的洪流推着每个人往前走。王光复去了台湾,后来又到了美国。因为妹妹的身份,他在台湾的军旅生涯也受到了影响,最后只能脱下军装,去做生意。从此,这位曾经的蓝天战鹰,再也没能驾驶战机翱翔。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他才得以回到大陆探亲。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王光复作为海外华人抗战老兵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由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他佩戴上纪念勋章。 2008年,这位打下“3架半”敌机的传奇英雄,在美国达拉斯去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