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看了胡姐这条微博,我想说,我能理解,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但我一直在抗争,并且“疗效

看了胡姐这条微博,我想说,我能理解,因为我也是这样的。但我一直在抗争,并且“疗效”很好。

我查了一下,AI说的跟我的认知是一样的:

可能多半人都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下意识的“讨厌讨厌的人喜欢/推荐的东西”。这是天生的,没办法。有的人程度深,有的人程度浅。

但有一个关键是,【内心的第一反应,也就是非理性的反应】和【理性思考后外化的表现】,是俩事儿。

胡姐说的这种现象,是外化后的表现。能表现成这样,说明这些人没有能力用自己的理性把这些情绪化的倾向给压制住。AI认为这样的人占10-20%。网上有很多喷子、极端粉,可能就是这部分人。

而其他大部分人,跟我一样,都经常跟这种倾向抗争。我每次发现我因为讨厌一个人而开始讨厌他喜欢的东西时,都会停下来,仔细思考:如果没有这个人,我到底是会喜欢还是讨厌这个东西?然后我会让自己甩开这个人的影响,不让ta左右我的判断。

我想了个简单的例子,能把这事儿说得具象化,更好理解:好比说有一个泥潭,潭里是淤泥,代表情绪化;潭外是干净的地面,代表理性。每次遇到这种事儿,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有的人在潭里,比如我。有的人在潭外,比如胡姐。如果自己不做任何干预,那么我就是情绪化的,胡姐就是理性的。但是我每次都努力爬到潭外,跟胡姐一样,站在干地上,再对外发声。所以我的外化表现跟胡姐一样,都是理性的。而有的人就一直在泥潭里,直接就对外发声了,输出的都是情绪化的东西,判断和逻辑都被情绪左右。

胡姐不能理解ta们,因为胡姐一直在干地上,不需要往外爬,也不知道泥潭里啥样。她没有那种倾向,她非常理性,不需要成天在脑袋里做那种思考、抗争。这是一种幸运。

而我虽然需要从泥潭里往外爬,比较累,但是因为我既知道泥潭里啥样,又知道干地啥样,所以我能理解两边,这也是我的幸运。

最后我想说,爬出泥潭的过程,你经历得越多,会越轻松。到后面你随便迈一脚,就走出泥潭了,甚至从一开始就也站在干地上了。

时睦华日常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