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0年,海军政委杜义德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有位首长约见他。见面后,首长开门见山

1980年,海军政委杜义德接到一通紧急电话,有位首长约见他。见面后,首长开门见山讲,“西北是我国国防的重点区域,你去兰州,守住国门。

杜义德被战友称为杜坚决,以果断的指挥风格著称。晚年常提及对邓先生的感激之情,认为其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对自己成长影响深远。

而让他去西北守住国防的重点区域,那这件事非他不可。 杜义德1912年出生在湖北黄陂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没读过啥书因为家里没那个条件。

14岁的他就攥着刨刀闯汉口当木匠。

军阀混世里,刨子刮出的木屑比米粒还金贵。

1927年黄麻起义的火星溅到木兰山,于是他扔下锯子,带着百名乡亲投奔红军。

而夜战成了他的绝技,他会通过摸树皮辨方向,穿山林如白昼,敌军都咒骂尖黄陂,二战友欢呼“夜老虎”。

在嘉陵江战役,他带人一小时扎起浮桥,当团长王近山的战马踏桥时,他抬手一枪毙马护桥,徐向前拍案,狠将!

之后在长征路上,这道刀疤刻进命运。

当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他率400骑兵挥刀劈开马家军铁围,乞讨三个月爬回延安。

主席握着他的手说,“西路军都是铁骨头!

抗日烽火中,他左腿嵌着弹片指挥冀南反扫荡,战士抬着担架冲锋,他吼着刺刀见红,从此得名杜坚决。

1946年定陶战役的指挥部死寂无声。

蒋介石三十八万大军压境,刘邓手中仅五万兵。

当邓小平喝问“谁打头阵”时,杜义德与王近山霍然起身。

两尊铁塔般的影子投在作战图上,邓小平手指一点,“六纵上!”大杨湖血战七天七夜,他们硬生生啃碎蒋介石嫡系第三师。

之后千里跃进大别山,六纵是撕开防线的尖刀。

敌特密电写着“欲破刘邓,先灭六纵”。

在高山铺战役,杜义德独挑大梁,王近山车祸重伤,他带着部队穿插分割,全歼国民党八十二旅。

一年后王近山归队,六纵已在皖西扎下根脉。

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他的指挥所离前沿仅三里,炮弹掀翻屋顶时,他抖落尘土继续通话。

1979年那天北部湾风高浪急。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邓小平点将“海上有杜义德,我睡得着。

而67岁的他日夜巡防舰艇,敌特工多次渗透均被截杀。

硝烟未散,一纸调令却惊雷般砸来,赴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西北是国防重地,苏联威胁加剧,你去当兰州军区司令员。

还特意提了句,政治委员萧华是上将,人不错,但对形势判断有点短板,让杜义德军事上把好关,政治上多听萧华的,俩人搭档得稳住局面。

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意思挺深,萧华军衔比杜义德高,资历也老,杜义德得在军事上拿主意,还得平衡好关系,真是不容易啊。

之后老将抚摸着海军帽徽彻夜未眠。

二十年前主席的嘱托言犹在耳“海军团结重于泰山”。

可邓小平的话更重,“西北安则国安!”胆囊手术的伤口还在隐痛,他最终将军帽锁进皮箱,装了满箱西北沙土样本进京复命。

在兰州军区作战室,上将军萧华递来边防图。

两位老将的手一握,西北防务就此交接。

杜义德次日直扑阿拉山口,吉普车在沙暴里颠成浪中舟。

他踹开漏风的哨所门,小战士惊见中将满身黄沙,正用木匠眼光丈量射击孔角度,这垛口挡不住苏军的T-72!

三个月踏遍河西走廊,他画出三条铁律,撤平原哨所改守峡谷,拆暴露公路筑直升机坪,移弹药库进山腹。

戈壁演习时通讯中断,他夺过电台喊出暗语夜老虎,溃散的坦克群瞬间重组反击队形。

官兵们看见白发司令站在沙丘顶,举着望远镜像一尊青铜雕像。

当邓小平在西北天水某部视察时,曾非常高兴地对杜义德说,“有你在西北,我就放心了!

2009年秋,杜义德病榻前摆着三样遗物,嘉陵江浮桥的木楔、西北哨所的碎石、南海舰队的浪花照片。

9月5日将星陨落时,兰州军区某边防连正举行夜战演练。

上尉连长嘶喊口令目标正北,杜司令教过,树皮糙面是南!

祁连山的朔风卷过界碑,碑文在月光下凛凛生辉。

这位14岁拿刨刀、68岁挂帅印的老将,用九十七年光阴刻下一道比钢铁更硬的真理,国若有难,匹夫即长城。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